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银行

来源: 中国金融 作者: 2014-06-04 05:12:3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如果经济不能延续过去几十年那样的高速增长,如果利率完全市场化,我国的银行业会面临什么样的经营环境?类似的问题已经被反复提出和讨论。这已不单单是理论问题,而是渐行渐近的现实问题。对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来说,现在到了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的时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现在开始,所有银行就应准备模拟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形和挑战,未雨绸缪,加快改革。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我国成功化解了银行业发展中一个又一个矛盾,也创造了诸多奇迹。银行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就。正是由于经济高速成长、包容进取的金融文化以及不失时机的改革,才造就了我国银行业的繁荣,才使一个又一个唱衰中国银行业的预言破产。如今,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促使金融继续向好的健康基因仍然存在。但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一方面,金融危机迫使主要经济体进行结构性调整并采取一系列新的经济贸易战略,这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变化;另一方面,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快经济改革和经济调整,加之要素条件变化,我国进入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大大改变了银行发展环境。

可以预测,未来经济金融会发生一些变化:随着要素成本的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比较优势将有所弱化;随着储蓄率和投资率的下降,经济增速会逐步减缓;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会使利差缩小,导致金融创新和金融竞争加剧,加大银行业的经营压力。这些变化看上去是渐进的,但从金融史的角度看,有时候会比人们预想的发展节奏要更快更猛烈些。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完全取消利率管制后就发生了许多难以预知的变化,并对银行业带来深刻影响。因此,适应各种变化采取相应改革尤为重要。

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规模并不小,但银行发展的质量与成熟经济体的银行相比,在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诸方面,存在许多结构性差异,比如,商业模式同质化、客户管理与成本管理粗放、结构转型中人力资源不适应等。这些问题是伴随着我国GDP规模的长期扩张出现的。解决这些问题非一日之功,但必须只争朝夕。虽然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对于经营信用和风险的银行业而言,应当更加谨慎地把握这句话,主动作出改变、改革和调整。通过持之以恒的改革,实现以规模为中心到以利润为中心、以生产配置金融资源为中心到全面客户营销、从重视资源配置向重视风险配置、从部门管理制向事业管理制的转变。这些转变是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银行,所谓准备就是及早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行为。我国许多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对于环境的可能变化,反应是积极的主动的,已经陆续出台一些力度较大的改革调整措施,体现了宽阔的视野和前瞻性。但对于许多小型银行而言,应更加重视未来的各种可能挑战,并在理论上、观念上、规划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从国际经验看,金融的市场化、自由化往往会使银行产生分化,并且对小银行冲击更大。因此,不能有任何疏忽、麻痹以及盲目乐观。我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市场有充足的回旋余地和韧性,有关金融管理当局正在积极研究并陆续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银行机构正在进行战略战术上的准备和调整,这些都是银行应对未来一切改变的基础。我们始终对中国银行业充满信心。 魏革军

关键词:银行发展,银行机构,我国银行业,换挡,理论问题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