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为何GDP上升 股市却低迷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2014-06-23 09:00: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投资信心主要取决于特定风险水平下的回报水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层面的经济波动、经济结构转型,也有产业方面的升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投资者结构优化及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近期海外不少机构投资者与笔者交流时,都从不同侧面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从新兴市场的实体经济看,比较来比较去,还是中国更靠谱,可为什么中国股市一直低迷?A股市场还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吗?

从数据来对比:2013年中国GDP约56.9万亿元,而2000年仅为8.9万亿元。但A股大盘价格指数却发展缓慢,今年6月20日上证综指以2026.67点收盘,其实 这一指数2000年底就已达1900多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讨论者认为:一些国企更关注规模和可以控制的资源规模,其主要任务没有放在市值和股东分红方面。在市场运行中,就可能表现为企业做得很大,但并不一定给股东带来价值。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民营企业所处行业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成本不断降低及经营效率提升使得经济发展更有活力,但从财务角度看也并不利于股东。

有讨论者指出,特定的发行管制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合理定价机制,也客观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例如,因上市门槛和上市后相关管制等原因,相对“普通”的上市公司往往踊跃在A股IPO,而相对“好”的公司却在境外IPO,导致股市结构得不到增量改善。有研究表明,这个因素也被视为一段时期内香港恒生指数和上证综指表现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有讨论者指出,在监管政策目标方面,证券市场从诞生之初便受到各方决策主体的密切关注,股东权益并不是政策关键出发点。从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历史政策颁布及实施表现看,一段时期内股票市场在事实上担负着助力国企解困的职责,为数不少的资金流入到回报低、发展前景不明朗的领域。

也有讨论者强调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及相关的投资者结构问题。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力,导致投资者因信心不足而离场。截至2013年底,以散户为代表的个人投资者占据了中国A股期末账户总数的99.62%。股票市场如果充斥着短线投机者,那么长期投资者就会成为市场少数派。

投资者进入股市,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通过承担风险获得投资回报。因此,投资信心主要取决于特定风险水平下的回报水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层面的经济波动、经济结构转型,也有产业方面的升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投资者结构优化及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这些因素似乎都是陈词滥调,但中国股市发展到今天,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我们仍然只能在现有市场基础上改进,而不可能推倒重来、人为构建另外一个所谓完美的市场。

由此可见,在GDP上升的同时,要激活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从上述各个方面共同推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边际意义上的改善不应间断,例如:站在投资者角度看,逐步放松对外投资限制,使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优秀上市公司;发展多元化的覆盖海内外市场的金融产品;改进发行制度,使优秀上市公司更容易在本土上市;推进国企改革,改革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改善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准入和投资额度,等等,这种日积月累的改进,对市场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因此,针对当前GDP稳定增长、股市相对低迷的状况,有不少批评中国股市丧失晴雨表功能的声音,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说,当前股市也直接反映了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及其进展趋势。

关键词:股市结构,投资者结构,上证综指,短线投机者,巴曙松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