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大师陈文增
定瓷大师陈文增于2016年6月12日英年早逝,无疑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一大损失。 陈文增,1954年生,河北曲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陈文增是个学历很低学问很高的人。 1966年文革爆发后,陈文增的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他也被殃及而在初中二年级辍学。以初中二年级的学历,完成失传八百年的定窑的恢复并出版《定窑研究》、《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等专业著作,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成为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陈文增在学历与学问之间的反差确实极大。 陈文增与定瓷的结缘是在1978年。当时,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招工,正在家乡边务农边练习书法的陈文增被录取,那一年他24岁。 经过短暂的实习,陈文增被分配到实验组,从事造型和装饰设计工作。 定瓷是发端于唐代的历史名瓷,原产于河北省曲阳县,因古时曲阳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瓷”,它是中国宋代陶瓷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中国历代白瓷中的佼佼者,自唐至元,历时数百年,盛极几代,闻名于世。然而,宋辽、金宋之间的连年战争却使这一灿烂的白瓷文明毁于战乱之中,在华夏大地上沉寂了八百余年。 陈文增是个爱琢磨事的人,进入实验组后,在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考取得大学学历的同时,他也着手搜集出土的定窑残片,开始了恢复定窑的不懈努力。 几经揣摩,陈文增发现:定瓷与其他历史名瓷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图案不是笔描的,而是刀刻的。 发现了定瓷的这一特点后,陈文增相继研制了定瓷特有的刻花刀具:单线刀、双线刀、组线刀,总结出“刀行形外,以线托形”的经典刻花理论。但这些对于恢复定窑来说,还只是第一步。在没有任何工艺记载和技术资料的情况下,要把失传八百年的定窑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陈文增还必须对定窑工艺过程、造型风格、装饰特点以及文化背景进行全面的破译。一句话,他要恢复的,不光是定瓷的外形,还有它的实质。 陈文增认为:定瓷的恢复,最关键的不是恢复它的外形而是恢复它的原料和配方,为此,他们专门申报了一个河北省的科研项目,最终解决了定瓷的原料和配方问题。 趁手的工具,科技的支撑,使定窑的恢复在无数的艰辛后最终得以实现。定窑的恢复,不仅使陈文增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使从1986年就由陈文增任厂长的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86年,失传八百余年的定窑正式恢复。 1987年,陈文增的作品入选香港“中国名窑名人作品展”。 1994年,陈文增的“刻花梅瓶”获首届中国茶与瓷文化展名家精品特等奖,定瓷厂的“定窑文具等”获国家科委主办的“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6年,定瓷厂“日用美术定窑陶瓷”研究课题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1997年,陈文增被全国总工会、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劳动部联合授予“全国自学成才奖”。 1999年,陈文增的“刻花双凫盘”获中国工艺美术世纪创作大展金奖。 1999年,陈文增又把陶瓷、诗歌、书法融汇在一起,创造了瓷、诗、书三联艺术,并于2001年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陈文增不仅是陶瓷工艺大师,他的诗词也曾经获得过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书法更是入选过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得过“中国硬笔书法大展”一等奖,这也是他能把瓷、诗、书融合在一起的客观条件。 2002年,由陈文增主持完成的双腔壶设计专利获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质奖章。 2003年,陈文增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2006年,陈文增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一年,正是定窑恢复3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他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贡献奖”。 在陈文增的带动下,他所在的河北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还涌现出了多名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哀伤莫问此中由,廿载肝肠日日揪。忠孝谁能兼顾得,梦牵家国两难休。”这首《定瓷恢复告慰父母亡灵七绝》,是陈文增在定窑恢复后情感历程的真切体现。正是靠着这种舍家忘我的精神,陈文增圆了一个长达八百年的梦,走出了一条辉煌的艺术道路。 |
关键词:陈文增,定窑, 工艺美术,河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