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政策僵化保守致自贸区成库存基地——阿根廷自贸区政策反思
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20日电(记者叶书宏 赵燕燕)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向南约60公里就是阿根廷著名的拉普拉塔自贸区,凭借优惠的关税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依托首都强大的经济资源和消费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创立以来这里成为阿根廷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然而,像拉普拉塔这样成功的自贸区模式在阿根廷并不多见,目前阿根廷9个省共10个自贸区中多数发展并不令人满意。当初政策制定者预想的“通过构建自贸区推动工业出口和吸引外国生产性投资”的目标未能实现,相反多数自贸区却因当前严格的进口管制成为外国公司对阿出口的库存基地。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阿根廷进行了全面的经济结构调整,开始奉行贸易开放政策。1994年阿根廷政府正式出台法令,同意各省创立自己的自贸区,目的是“推动贸易和出口型工业生产,节省自贸区内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以吸引国内外投资并创造更多就业”。然而,法令颁布20年来,联邦收入管理局注册登记的自贸区总量到目前只有10个。 拉美智库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研究所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阿根廷自贸区仅贡献了全年贸易量的1.4%,其中只有30%与对外出口有关,并且自贸区贸易总额中有97.5%来自拉普塔拉一家自贸区。与此同时,区内投资总额仅为1.45亿美元且多为国内企业,而同一年哥伦比亚当年区内投资总额高达58.8亿美元。自贸区政策在阿根廷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出口吸引投资的效果。 阿根廷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阿根廷自贸区发展滞后主要归咎于国内整体贸易环境趋于封闭,制度优惠过于保守,基础设施开发不足以及地理区位选择过多考虑就业因素等等。 首先,阿根廷1994年才启动自贸区模式,而此时巴西和乌拉圭的自贸区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很多跨国企业已经在此投资设厂使其成为辐射南美国家的组装加工和中转基地。 其次,自贸区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商业环境,自2003年以来,阿根廷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进行反思,贸易政策上更加趋于保守。例如,海关部门在涉及自贸区关税优惠等问题时拥有过多自由裁量权,很多企业在自贸区投资设厂,但在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时仍然受到“进口预审批制度”的管制。 第三,制度优惠对出口生产性投资缺乏足够吸引力。通常进出自贸区的商品或原材料可以免收基础服务、出口增值税和源自第三国商品海关税,但是一旦进入海关普通区还是要缴纳与进口商品完全相同的税收。此外,为避免不公平竞争,阿根廷法律还禁止自贸区内制成品进入普通关税区销售,这极大削弱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在阿根廷10个自贸区对外贸易总量中,毗邻首都大区的拉普拉塔自贸区占到97%,原因是首都大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0%,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其他人口较少省份自贸区,除伊瓜苏自贸区因为地处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三国交界贸易量相对较大,其他自贸区多发展滞后,贸易量微乎其微,吸引投资带动就业方面更是乏善可陈。 此间经济界人士认为,阿根廷自贸区之所以发展不均衡,主要在于政府对自贸区缺乏必要的准入监管。例如在巴西和哥伦比亚,政府对设立自贸区有严格的门槛限制,比如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度、所在地区发展潜力、与当地经济整合度、劳动力水平、商业环境以及优惠政策等,都必须达标才能获得政府的批准和财政支持。 从行政管理层级来看,阿根廷负责自贸区政策的部门隶属于阿根廷经济部,层级上仅为处级单位,决策权非常有限。 阿根廷贸易问题专家卡洛斯·坎塔·罗伊认为,未来自贸区的规模和功能将从过去的贸易型转向工业生产投资和金融服务等多重服务,未来国家间的自贸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但是与巴西、乌拉圭等邻国相比,阿根廷自贸区在区位选择、关税政策、设施配套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劣势。 对于目前自贸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阿根廷政府正着手调整,各方专家也纷纷出谋划策。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科技和生产部长克里斯蒂安·布赖滕施泰因建议联邦政府允许原材料免税进入自贸区,以便国内中小企业在区内进行工业生产制造,同时转变自贸区当前作为物流和库存管理的职能,强化其作为工业生产制造的能力。 阿根廷众议员维吉尼亚利·娜雷斯提出,要允许一定比例自贸区产品进入内地市场,此外还要提升自贸区的行政管理层级,创建一个全国性的联邦管理、发展和推广机构,统一各省自贸区的硬件标准,制定稳定期至少10年的贸易投资及财税政策。 |
关键词:自贸区;区位选择;阿根廷;工业生产;1994年;经济结构调整;财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