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定向宽松仍是主旋律
新华网上海6月13日电(记者王淑娟 何欣荣)5月宏观经济数据已悉数亮相,4月份定向宽松的“稳增长”号角吹响后,5月大多数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均出现反弹。不过受房地产投资拖累,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主力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表现乏力。 专家认为,当前的宏观调控不再一味地依靠需求刺激政策来提振经济,而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这种宏观政策新常态,将通过“微刺激”和“定向组合拳”来保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实体经济企稳但难言见底 国家统计局6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消费增速反弹至12.5%,创下今年以来新高,而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继续放缓至17.2%,此前已公布的5月出口数据则“由负转正”明显好转。 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5月份“两升一降”,这是当前经济基本面的真实写照,即有所企稳但仍难言见底。 其实从4月份以来,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就相继出台,包括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其他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定向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等。在政策的暖风下,以PMI先行指标打头阵的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回升,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发电量增长均有所加速,经济短期企稳的迹象越来越多,但CPI重新抬头、投资依旧不振等也摆在面前。 高华证券研究员宋宇表示,3、4月份环比经济增速已经好于1、2月份,而5月份实体经济数据在4月份的基础上环比回升,隐含的环比增速将推动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上升到7.5%左右。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指出,过去两个月中,决策层逐步加强了“微刺激”力度。未来几个月,随着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出口增长继续复苏,预计今年夏季经济增速将有望企稳回升。 信贷超预期反弹响应“微刺激” 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盘活金融资源是搞活实体经济的关键之一。在系列“微刺激”政策的效应下,5月份实体经济有所企稳,信贷增长也超预期反弹。专家认为,货币信贷条件的改善,预示后期经济增长将走稳。 央行数据显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708亿元,同比多增2014亿元,创下10年来单月信贷数据的同期新高。专家指出,实体经济略有回暖,信贷资金来源充裕这两方面因素是形成5月贷款投放高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5月我国外贸状况转暖,贸易相关融资需求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制造业经营状况也有所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暖至年内新高,这也带动了相关的融资需求有所增加。 从贷款结构中可以大概看出当下信贷需求的情况。数据显示,5月份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保持低位,印证了当前房地产销售低迷。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为40%,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在投资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高,将有利于稳定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而促使经济逐步走稳。 定向宽松仍是主旋律 从近期的政策操作来看,在保持总取向不变的前提下,决策层明显加大了定向调节的力度,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结构性支持。4月份以来,央行已经两度定向降准,这惠及了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和城商行。这种有别于传统宏观调控思路的“巧调控”,将成为新常态。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指出,在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还依赖于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增加研发投入,尤其要注重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微调力度和频率,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 连平也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主要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尽管全面降准会增加流动性,但资金很可能继续流向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等潜在风险比较大的领域,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仍较难得到充分资金支持。因此,未来准备金率全面、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有针对性地定向降准仍有可能继续被采用。 |
关键词:PMI,经济基本面,经济增速,经济转型,经济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