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高速扩张背后:手工做油条 力保无明矾
中新网7月3日电(财经频道 秦辰) 日前,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调整,馒头、发糕等面制品(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除外)不得添加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俗称“明矾”)。调整后,油条油饼等并不在禁用范围内。但对于黄太吉而言,“无明矾”早已成“家法”。这家新兴的传统美食“煎饼”店,正凭借着火爆的人气、巧妙的营销以及对极致食材的坚守而迅速成长。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年底前黄太吉将扩张至40家直营店。 黄太吉自承得益于移动互联网 欲用7年达到百亿规模 赫畅坦言,黄太吉的成功得益于两件事。“最大的时事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现在,中国的年轻消费者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方法论,本土意识也在慢慢觉醒。所以只要做品牌,你就必须跟他们能产生互动和交流。而第二件时事就是移动互联网。没有移动互联网,黄太吉也火不起来。” 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对公消费受到打压,餐饮业近来出现一些不景气的迹象。但在赫畅看来,餐饮业目前所经历的转型阵痛,恰恰为黄太吉这样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赫畅认为,餐饮市场存在很大的机会,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从业者进入这一领域,共同把市场做大。他声称:“如果到2021年黄太吉还没有做出规模的话(100亿),我们也可以认为自己失败了。”按照赫畅的设想,黄太吉要想将销售额提升至100亿,则至少需要2000家左右店面,1.5至2万名员工。“怎么算,这都是一个巨量的企业体积了。” 每天油条销售数量有限制 手工制作力保“无明矾” 正当媒体在调整后的“明矾”食品添加剂用法中寻找“油条油饼”的身影时,“无明矾”、“非转基因”已然与这家以煎饼果子著称的连锁快餐店紧密联系起来。赫畅指出,黄太吉追寻的“老味道”不仅是指代口味,而是体现了对精致食材及传统工艺的还原与保障。“老味道是传统遗留下来的。我们能追随的,其实就是对食材和工艺最古老的追求。它产生的味道,就是老味道。” 黄太吉尤为强调企业发展中的品质坚守。“北京人都喜欢吃薄脆,但直到5月31日,我们才推出。大家都问我为什么不做薄脆?就是因为我们之前还没有研制出无明矾添加的薄脆。现在实现了,我们就可以把它投入到量产里来。再比如油条,我们坚持制作无明矾的。”除此以外,赫畅表示,黄太吉不在市场上买绿豆面,而是直接买绿豆,自己磨成绿豆面,以便保证其100%的品质。 赫畅强调,黄太吉坚持保证所有食材非代工。“我们拒绝代工。比如市场里的油条面,一速冻就是1年。而我们的油条面因为没有明矾,为了保持油条的品质,都是提前1天投入大量人力亲手制作。因此,每天我卖多少油条是有数的,如果卖完了就没办法补面给你。所以,我们完全保证这些东西在控制之内。这就是我们‘一不代工、二不加盟’的最大原因。” 年底前增开40家直营店 高速扩张源自品质 良心用好料,还原老味道。黄太吉正意图通过对产品食材及工艺的严格把控,还原“老味道”。因为赫畅认为:“真正的好味道就是老味道,因为老味道是传承百年的,自然就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好味道是可以随着事件推移而改变的,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也完全不同。” 尽管食材采购成本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但赫畅始终要求确保产品的高品质。“黄太吉的物料采购成本要比其他的企业贵很多。这还不包括我们在加工过程中所付出的的人力和增加的成本。目前我们采购的产品是市场里能采购到的最极致的原料。比如,我们用的是产自东北黑龙江黑土地的非转基因大豆,是中国品质最好的大豆。仅这一项采购成本,比市面上的大豆高出60%。” 正是由于这种企业理念贯穿其中,这样一家“煎饼”店才能引来诸多博士、海归甘心投身其中。对赫畅而言,能得到诸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着实是个惊喜。“有些留学生跑来说要到黄太吉工作,当时我们也很吃惊。因为好像用不到您这么高的学历。这个工作很累,你能不能吃的了这个苦,我们是很怀疑的。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这些人反而真正成为了能走向管理职位的人。所以这也是很让我们自己惊喜的一件事情。” 经过近2年的发展,黄太吉目前已拥有员工100名左右,但这一情况将很快被颠覆。赫畅表示,今年下半年黄太吉将迎来高速扩张期,“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开40家直营店。届时,员工总数将达到800-1000人。” 赫畅特别强调,黄太吉未来开设的40家店面将全部采取直营模式,不做加盟,确保产品品质。“扩张源自品质。”赫畅说。(中新网财经频道) |
关键词:黄太吉,油条,明矾,做品牌,高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