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安抚IPO扩容恐惧:密集预披露≠批量发新股
逐步提前拟发行企业的预披露时间,可以让市场有足够时间来消化企业应当如实披露的消息,使新股发行过程更加阳光、透明。 预披露的节奏和规模不等于IPO的节奏和规模,从6月份到今年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将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 要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对IPO扩容的恐惧,需要进一步完善吸引更多资金入市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机制等。 预披露并不是A股市场的新鲜事儿,但在今年首批IPO在审企业招股书预披露时,股市却风声鹤唳,大盘指数接连回调,沪指2000点关口一度岌岌可危。部分业界人士认为,新一轮的IPO或将立即启动,众多新股可能会批量上市,股市“失血”恐惧症再次在A股市场弥漫。 但如果把预披露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要进行预披露、它跟新股发行上市究竟有何关系等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市场也许就不会如此恐慌。 所谓的预披露,是指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在按照证券法规定向证券监管机构报送有关申请文件并在其受理后,将有关申请文件向社会公众披露。从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的工作流程来看,预披露主要包括受理、反馈会、见面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环节。 此前,企业预披露时点是在反馈意见落实后、初审会之前,企业上发审会前1个月左右。去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对预披露制度进行改革,从提前一个月预披露改为自企业申报受理后即披露,这便有了今年4月18日之后一大批拟IPO企业的密集预披露。值得注意的是,招股说明书预先披露后,发行人相关信息及财务数据不得随意更改。 不难发现,在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逐步提前拟发行企业的预披露时间,其中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让市场有足够时间来消化企业应当如实披露的消息,对市场和投资者的知情权、监督权是个重大进步,也使得新股发行过程更加阳光、透明。 对于首发企业提交申请IPO材料,证监会采取的措施是受理即披露,但密集预披露并不意味着批量上市。从数据看,首批IPO在审企业招股书预披露至今,共有637家完成预披露,但只有40家企业通过发审会,占比不到7%,而目前上市的新股也只有区区的9只。按照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的说法,从6月份到今年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将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这意味着,预披露的节奏和规模不等于IPO的节奏和规模。 实际上,证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本年度首发终止审查企业129家,其中就有32家首发企业因未按相关规则要求报送预先披露材料,且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超过有效期达3个月,而被终止审查。大量排队企业因未按规定进行预披露等原因,导致其IPO终止审查,这在此前的A股市场上并不多见,预披露制度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预披露的正面作用正在显现,并开始逐渐被市场所认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对IPO扩容的恐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吸引更多资金入市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机制等。 |
关键词:IPO,密集预披露,新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