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探险互联网金融 健康管理品反哺保险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2014-09-09 10:40:1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金融社交之争

  平安“壹钱包”2.0版本上线后,尽管其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与界面友好程度均得以提升,但在不少人看来,缺乏“杀手级”应用正是壹钱包面临的头号难题。

  今年年初,壹钱包1.0内测版本上线。“这仅是内测版,只有平安集团内部员工和员工朋友获得下载链接。事实上1.0版本功能并不惊艳。”王洁凤对此毫不讳言。

  在她看来,社交支付是一个很大的应用范围,但前提是必须有海量的客户基础。2014年6月,历经数次迭代的壹钱包2.0正式上线,实名注册用户已逾500万,账户余额在亿元级别。

  然而,拥有电子钱包产品的远不止平安一家,阿里巴巴有支付宝钱包抢占先机,腾讯以社交支撑微信支付的产业链,百度亦于同期推出“百度钱包”。

  从表面看,上述四者主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核心功能大同小异,现阶段看无非就是“花钱、省钱、赚钱、借钱”+“社交、生活服务”的功能集合。但实际上,四者背后所仰仗的根据以及各自的优劣势却大不相同。

  在布局电子钱包的“金融+社交”之争中,“客户基础”与“应用场景”,无疑是BAT[(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即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与平安同场竞技的关键所在。

  毫无疑问,微信坐拥6亿活跃用户,客户基础傲视群雄,突显的社交黏性亦是阿里、百度、平安所难以企及的。但微信在商户端的平台远未成熟,尽管其近一年来已迅速拓展多个线上支付场景,但线下端与商户的合作则仍是其“短板”所在。

  与腾讯、阿里的核心优势不同,百度的核心优势在于流量。

  “腾讯和阿里通过其自有的较为完整的账户体系,已留存了海量的客户,所以他们是先行搭建后端的支付体系,再去研究前端的应用场景。”一股份行网络金融部人士对记者称,“但百度不行,它无法利用单一的搜索引擎服务区构建账户和留住客户。”

  显然,百度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故其思路厘定为“先购置线下场景,再搭建支付体系”。

  此前有报道指,截至2013年年底,百度旗下14款用户过亿的移动应用,至少有10个是与账户相关的,既有对账户依赖度较重的个人云、团购,也有对账户依赖度较轻的视频、文库、地图等,通过客户对多个APP的账户体系形成强依赖,然后引导客户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选择百度钱包完成在线支付。

  据了解,目前接入“百度钱包”的首批商户覆盖了电商、团购、婚恋等行业,包括国美在线、去哪儿网、乐视网、拉手网、嘉实基金、中投保和华夏基金等。

  至于阿里与平安,两者定位较为相似,均在特定的领域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在该领域的产品设计、业务推广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两者所针对的“贸易”、“金融服务”需求级别较高,向下(如社交)拓展的难度极大,正如阿里旺旺从未真正成为普及使用的社交工具一样,马云此前一力主推的“来往”终已折戟沉沙。

  支付宝作为主流电商的支付工具,已经开拓了海量的支付场景,从机票到水电煤缴费、从订取电影票到打车服务等均可使用,与腾讯、平安、百度相比,已然占据了强大的先发优势。

  此外记者留意到,支付宝移动端在“服务”一栏中不断向客户推送服务窗,其中包括支付宝关联的银行卡查询、顺丰快递、医院挂号、药店、电商平台、保险基金等功能性服务。

  而平安“壹钱包”2.0版本上线后,尽管其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与界面友好程度均得以提升,但在不少人看来,缺乏“杀手级”应用正是壹钱包面临的头号难题。

  或许,市场已经逐渐淡忘,马明哲今年年初在小型沟通会上所说的一句话:“‘资产’和‘健康’,将会成为支撑平安集团做社交金融的两大支柱。”

  “我们是从地面往天上飞,他们(互联网企业)是从空中往地上降。支付宝与财付通的成功,依靠的分别是淘宝商城与微信平台。”马明哲在年初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上称,“当然,在资产端和健康端的布局上,平安较他们更具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未来可在壹钱包中内嵌的线上医疗健康监测、评级应用,或将会成为传统金融机构中最具颠覆性的“杀手级”应用。

  据了解,平安集团的创新门户“医健通”下,有一支拥有上百名精算师的团队,在紧锣密鼓地加速健康管理产品的研发,“预计四季度将有相关产品推出市场”。

  “现阶段做的健康管理产品,主要是针对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对于健康人群,我们给他设立电子病历和线上健康档案,定期监测他的身体状况;针对亚健康人群,比方说集团8400万客户中,有1%的人患了糖尿病,这支团队就会针对这部分患有慢性病的亚健康人群研发一系列疾病管理工具性产品,以方便他们可以随时监控身体状况的数个指标。”平安集团一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记者了解到,平安集团目前已与3000多家联盟医院、体检中心、国外健康监测机构等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健康管理系统,集团旗下的寿险、健康险两个子公司则为该战略的落地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集团通过对8400万名客户健康档案数据的归档,即可计算出客户“实际年龄”与“风险年龄”之间的偏差值,从而实现对健康险、寿险产品的重新定价;另一方面,若平安集团未来能以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线上的健康管理服务和产品(甚至是嵌入壹钱包中),则能破解其电子钱包社交黏性严重不足的困局,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户对壹钱包的使用频率。

关键词:平安保险,互联网金融

责任编辑:杜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