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劳动人口下降 产业投资需重视两个方面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日前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市场对当前劳动力市场和结构的看法。 一般来说,市场对经济增速和就业率的关系有一个近乎于直觉的折算方法——经济下行必然带来就业压力。但蔡昉认为这是习惯思维。据社科院统计,当前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招工难。不仅非熟练劳动者绝对短缺,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困难也出现一定缓和,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换句话说,不存在GDP增速下行必然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 实际上2013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全国人口与就业数据之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统计数据与思维习惯打架的状况。2012年中国15岁~59岁之间的劳动人口较上年净减少345万人,多年来第一次出现绝对值下降。 那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每年依然有上千万的新增就业?蔡昉认为是统计数据的重新归类所致,即原本不被纳入统计的农民工就业情况被逐年纳入。换言之,剔除存量调整导致新增就业数据增长的动能,这一指标本该出现下降才对。 所以蔡昉认为,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不再以隐蔽性失业为特征,而表现为自然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 讲到这里,笔者要开始切入正题。假如蔡昉的判断正确,那么对产业投资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 首先,由于劳动力的总供应从净增长转向净减少,这意味着依赖“简单技术+低成本培训劳动力”的产业将走向绝对衰退。而不幸的是,上一轮应对经济下行的投资高峰中,此类项目占比并不算小。一方面是同质项目上马,另一方面却是劳动人口的净减少,这不造成用工成本上涨才怪呢! 如果要淘汰过剩产能,这些产业将首当其冲。理由很简单,它们非但不能吸纳就业,反而人为加剧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 其次,由于劳动力净减少的幅度还非常平缓,如何与其他产业竞争形成局部的供过于求局面就非常重要。而从短期看,只有能够给出高工资的产业才能够吸引人员流入。其背后的隐含条件则是,进入这些产业的资本盈利效率必须上升。在劳动人口不再无限供给的情况下,支撑资本盈利效率上升的办法就只能是产业升级——不是不能增加投资,而是要增加有效率的投资。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央行公布的9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7月份开始出现的公司短期信贷需求持续下降的势头还在延续。现在来看,企业部门对短期资金需求的保守似乎也可以理解,毕竟任何投资都有周期,在旧有投资尚未回本又要想办法应对未来,不管谁的本能反应应该都是先收缩阵地再说吧。 |
关键词:劳动人口,蔡昉,隐蔽性失业,产业投资,产业升级,产业竞争,劳动力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