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步入新常态期 未来政策不应频繁变动
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三期叠加”,经济增速回落。昨天公布的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创五年多来新低。 专家指出,我们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而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 超高速增长不能持久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处于“换挡”回落很可能是常态。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经济增长潜力受到劳动年龄人口、治理环境成本、消费者偏好、民资占经济比重等要素影响。随着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费向服务性商品倾斜,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相应地,GDP增速也会有所回落。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往往很难始终维持在5%以上的较高水平。过快的经济增速也会带来一系列弊端,经济学家厉以宁最近提醒,除了资源消耗过快、环境受到影响、生态恶化、产能过剩以外,最重要的是,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这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不能持久。如今的新常态,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为了速度而速度。 具体到三季度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仍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都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经济增长孕育新突破 其实,中国经济增长正孕育着新的突破。一个与过去30年大不相同的经济增长结构开始浮出水面: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更多地依靠内需,更多地从要素效率提升中获取动力。 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从2013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而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方面,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首次超过投资。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开始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增速的贡献要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结构在持续改善,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内生的新动力有所集聚,同时新经济的成分在茁壮成长。”盛来运说。 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 从长远看,新常态的最终形成不光要靠客观的预期,更离不开顺应规律的政策和扎扎实实的改革。多位专家表示,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中金公司分析报告指出,下一步政策大方向不变。投资放缓仍带来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货币政策放松空间较大,包括继续降低银行间市场利率,向银行间市场继续注入流动性等。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在新常态下,要把防范风险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困难,充分估计风险释放的压力。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教授陈宪指出:“我们担心的不是经济放缓,而是经济在放缓的时候,政府能不能顶住压力,坚定不移地进行结构调整。”眼下比较紧迫的是,化解旧常态下形成的一些经济、金融和社会风险因素;同样紧迫但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为深远的任务,则是推动转型升级。 新常态,新风景。总体而言,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记者 张晓鸣 |
关键词:经济增速,资本形成总额,经济放缓,经济增长率,经济社会发展,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