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创新低 央行是否应降息仍存争议

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 2014-10-23 15:23: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8572亿元,超出市场的预期。但本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二季度为7.5%,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这又要求继续采取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为经济提供支撑。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是否适合采用全面降准降息政策?目前市场仍有分歧。

京华时报记者高晨马文婷

新增贷款超预期

央行近日公布的2014年前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仍在年初预期调控目标13%的范围内,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572亿元,超出市场的预期。

同时,从央行发布的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拿到的钱并不少。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虽比去年同期少1.12万亿元,但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和2010年同期平均水平多1.56万亿元。

GDP增速创新低

本周二国家统计局公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第三季度GDP的同比增速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尽管7.3%和全年政府目标并无明显差距,但它隐含的下行趋势性还是会让政策保持警惕。

降息预期升温

事实上,在经济调结构的大环境下,流动性显得充裕,但是经济增速却稍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降息预期逐步升温,而央行也有所动作。在强调将继续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同时,央行正在试图通过每周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缓释利率政策信号。本周正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就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降息周期”的一种延续。此外,统计显示,7月31日和9月18日,央行两次下调了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利率,其对应交易日的同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均出现一定程度下行,前者由上一日的4.53%骤降至3.98%。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从逻辑上讲,调整银行间市场利率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去影响信贷利率。在合适的政策条件下,接近于一次常规降息操作。他认为,这并不表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有所下降。李慧勇指出,从目前情况看,既需要降息又能够降息,降息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当前经济形势不明朗,经济数据总体上在10月前表现比较疲弱,另一方面,明年经济压力可能更进一步加大,政策亟须提前做准备。但对于全面降息的时间点,李慧勇表示存在不确定性。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由于贷款利率的放开,目前回购利率正逐渐成为央行新的基准利率。13年钱荒的背景是管理层试图高利率去杠杆,但14年初央行通过SLF给回购利率设定上限,标志着降息已经开始,之后7、9月两次回购利率下调标志着降息周期延续。

降息不一定存在必然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更多是一个技术性手段,货币政策中的各种政策工具本身不带有道德判断。我们需要定向放松还是全面放松,要根据经济形势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当我国经济还处于合理增长区间时,我们不需要全面放松,这时候用定向的手段先解决最薄弱环节的棘手问题是对的,当然这不意味着将来没有全面降准、全面降息的可能,形势需要时也要果断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

在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看来,货币政策的小招频发反映了央行纠结的心态。经济下行,银行对私营部门信用收缩严重(融资平台和国企具有显隐性的政府担保),释放足够的流动性宽松压低流动性溢价冲抵信用溢价是合意的方式,但降准、降息等大招又恐扭曲市场预期,引发公共部门过快加杠杆。

上周末,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谈及中国当下货币政策时曾重申,中国将保持审慎的货币政策立场,以确保资金、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同时在需要时进行流动性操作以保持合理水平的流动性。

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往下掉了一点,但是就业还是比较稳定的。他认为,如果四季度房地产销售、投资仍旧持续下滑幅度较大,可能性会提升。也就是说经济持续下滑、降准降息可能性会提升,但不一定必然会。目前央行以进行结构性货币政策为主,更多用结构性的数量和价格调整手段来促进货币环境的稳定和优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对京华时报记者指出,尽管全面降息的可能性存在,但时间窗口也要权衡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率、资产价格等其他因素。

关键词:GDP,显隐性,流动性溢价,SLF,Shibor,同业拆放利率,货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