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陈文辉:险企积极稳妥走出去
“虽然部分保险公司进行了境外投资的有益尝试,但与我们保险业资产规模相比,与行业的发展需要相比,境外投资占比仍然较小,进一步推动保险资产国际化配置势在必行。” 10月23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某论坛上如是说。 陈文辉表示,保险资金“走出去”实现国际化配置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保险资金规模扩大的自身需求,还是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考虑,都需要进行国际化配置。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险机构都要一窝蜂地“走出去”或急于“走出去”,切忌急于求成,大干快上,一哄而起。 截至2014年8月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48万亿元,投资资产达到8.58万亿元。2013年当年保费收入超过1.7万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或超过2万亿元,到2020年当年保费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仅2014年到2020年7年间,保险资金可运用累计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 数量庞大、期限较长、来源稳定的保险资金,不仅要广泛投资国内市场,还要进入国际市场,才能实现优化配置、有效配置和安全配置。加快保险资产国际化配置进程,不仅是投资品种分散,更多地还需要地域分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收益高、风险低的优质资产组合,尽可能降低、对冲单一市场的投资风险。 陈文辉表示,保监会对此始终持积极态度,在政策制定、规则建设、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机构设置、人员培训、业务创新、能力备案等方面,给予保险机构大力支持,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机构开展境外资产投资,并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领域已由香港市场扩大到欧美洲市场,投资资产由股票扩大到不动产、股权和私募基金,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 不动产投资方面,2013年7月,中国平安(41.14, -0.28, -0.68%)从德国商业银行手中购得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劳合社大楼;今年6月,中国人寿(15.12, -0.15, -0.98%)和卡塔尔控股公司获得伦敦金丝雀码头集团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10月,安邦保险集团宣布完成对美国希尔顿全球控股公司旗下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收购 不过,陈文辉透露,虽然这些案例都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但从整体上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仅占总资产的1%左右,距离15%的监管比例上限还有很大空间,但也任重而道远。 因此在上述会上,陈文辉特别对海外投资风险进行了提示。他提到,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加大的不确定性,市场运行仍不稳定,资产价格变化无常,各种风险时时暴露,加上国际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的矛盾,都对保险机构境外投资提出挑战。 因此,保险公司既要做好“走出去”的规划,也要做好“收回来”的预案,特别要把风险防范意识放到第一位,探索建立成熟、可计量的风险管控模型,逐步形成与保险资产国际化配置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能力。 2006年至今,保监会已批准平安、人寿、泰康、华泰、太保、安邦、新华、生命和人保等公司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还有30多家保险公司取得境外投资能力备案。 |
关键词:保监会,险企,积极稳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