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畅谈保险行业大势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夏广慧 2014-11-19 14:47:2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路走来、殊为不易”。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保险”)的发展历程再恰当不过。成立于1996年的新华保险是国内寿险行业的一员老兵,但因为曾经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新华保险总资产规模虽然在2009年就达到了2066亿元,年度规模保费668亿元,然而面对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依然有较大缺口。直到2010年底股东增资140亿,2011年末先后在港沪两地成功挂牌上市,新华保险偿付能力危机终解。

  自此以后,新华保险的发展开始迈入快车道,根据新华保险2014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62.25亿元,总资产已达到6104.8亿元。从2010年开始的四年里,新华保险总资产增长了196%,在原有基础上几乎增加了两倍;年度保费增长了55%,稳居国内寿险市场三甲地位。

  前不久,记者利用一次难得的机会,与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康典先生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听其介绍新华保险发展的最新情况。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新华保险战略转型的整体情况?

  康典:应该说,在实现A+H同时上市后,我们就已经规划了公司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我们内部简称“1-3-2”战略。“1”是以客户为中心,“3”是指三大支柱,即坚持现有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坚持变革创新,坚持价值和回归保险本原,“2”是指城镇化和老龄化两个历史机遇。

  具体来看,以客户为中心,这是战略中心。对我们新华保险来讲,就是要在保险营销时,更多地留意和改善自己与客户的关系。三大支柱中首要的,就是要保证现有业务持续增长,这样的结果可以使得新华保险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下来创新。因此,新华保险转型的第一条是维护好现有业务。第二支柱是变革与创新,即新华保险必须通过业务变革和创新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出路,不能满足于现有业务仍然持续稳定增长,要同时意识到现有业务的内在矛盾,要建立通过变革创新打开新的发展方向的理念。而前两个支柱如何落实,就要靠第三支柱,即坚持价值和回归保险本原。特别是在处理价值和规模之间关系的时候,要坚持价值。具体如何坚持,就是要回归保险本原,保险公司不能忘了自己姓“保”。

  两个历史机遇,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我国正加快步入老年化社会。有机构预计,从2011年至2050年,中国将净增加65岁以上老龄人口2.98亿,平均每年净增加764万人。对寿险公司而言,这不仅仅是商业机会,也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伟大高尚的事业。

  记者:说起“老龄化”,目前业内都在关注新华保险的养老社区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康典:你可以发现,盘点前不久发布的“新国十条”,其中提及“健康”16次,“养老”20次,次数远高于其他关键词。“新国十条”特别指出,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等投资兴办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机构。

  从我们新华保险的角度看,已经有两个养老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其中延庆养老家园项目提供各类自理型的高端养老公寓大概400多套,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期项目的施工作业,预计2015年初就会启动销售;另一个北京莲花池大厦项目面对各类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建成后有250套左右,预计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此外,从2013年至今,新华保险已先后在西安、武汉、青岛、济南等12个城市建立了12家健康管理中心,不仅增强了我们全国客户服务网络的战略优势,更是保险业在投资医疗机构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

  记者:有不少人对于“养老社区”的盈利模式存在疑问。

  康典:我不敢说已经找到“养老社区”的盈利模式,但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讨论了各种方案。因为养老人群也是有划分的,各年龄段的老人的养老需求也不相同。比如说60岁至70岁的老人,我们称之为“健康老人”,他们需要的是有品质的养老生活,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旅游愿望。因此“候鸟式”的养老模式比较适合他们。因此,新华保险在海南建设了一个养老社区,主要满足这部分老年人群的需求。而70岁至80岁的老人,可能就会有一些慢性疾病出现,并且已经不适合长途旅行了,但他们又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因此,我们在延庆的养老家园提供自理型的养老服务模式。而8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就会有一些重大疾病,可能需要全护理服务。因为这一块的需求比较刚性,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这一代(421家庭),上面有4个老人,甚至是4个老人的上面还有更高龄的老人,即上面有两层老人。这一代人面对的养老问题非常尖锐,若是这些老人中有一个进入卧床状态,或再有一个出现疾病缠身的话,对家庭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在北京市内建立了一个服务中心,就是全护理。

  我们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美国有的养老社区很成功,是盈利的,我们希望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从2015年开始,这三个项目都将陆续进入市场,是否盈利也需要市场的检验,新华保险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节。应该说,在养老产业这个领域并不止新华保险一家在做,有的房地产公司也参与进来,而且步子迈比我们大。但我强调,新华保险的“养老社区”绝不是卖房子,我们要在服务配套上下功夫,我们也会同时启动健康产业,为养老社区配套地提供医疗、康复、看护等服务。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新国十条”后,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加大健康保险的业务开展。

  康典:是这样的。“新国十条”中,提出要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事实上,去年底费率市场化改革之后,新华保险就推出了健康福星增额2014重大疾病保险。从2014年上半年效果来看,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从年初的7.3%升至11.4%,创下历史新高。四大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的健康险业务增速最快。根据2014年半年报数据,健康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3.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4%,占整体保险业务收入的8.1%。

  记者: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十分热门,对于我们保险行业有什么影响?

  康典: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的确让传统的金融行业必须反思突围之路。我认为,把该做的做好,传统寿险仍然有前途,仍有很大空间,其中重点就是要改善和客户之间的关系。2014年,新华保险提出“相识、相知、相信、相依”的全新客户关系概念。我不止一次地提到,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关系必须扭转,否则会被新的商业模式打得片甲不留、节节败退。与客户之间不可动摇、不可置换的关系,是我们传统寿险公司与互联网企业竞争的关键。传统的保险行业有其优势,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保险产品,如果没有线下的配合,单纯靠线上,可能很难顺利完成。比如现在热门的所谓“O2O”模式,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客户在地上,线上的产品和服务要有线下的配合,最终还是要落地,还是要服务好客户。2013年底,我们获得保监会批准,成立了全资电子商务子公司。

  记者:新华保险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做了哪些具体准备?

  康典:应该说,“新国十条”已经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指引,就是要抓住“客户体验”、“移动互联”、“大数据”这三个关键词。具体至新华保险,我们就是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注重客户体验,必须注重移动互联网工具的使用,必须注重借助大数据的支持,最终赢得客户。具体看,我们目前的展业工具是一个PAD,即“E保通”。E保通的功能定位,为移动销售和移动管理两大方面,移动销售功能包括与客户沟通互动、现场建议书制定、在线代理投保等服务板块,正在试用的移动管理功能包括各类信息推送提示、各类在线培训、客户服务情况监控、在线业绩考核等内容。前一阶段,新华保险各业务渠道使用的E保通数量已超过7万台,为我们未来全面进军移动互联网奠定了一定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目前还有两大后援中心,分别在合肥和北京亦庄。比如,合肥后援中心基地有103亩土地,规划建设模块包括运营中心、客户联络中心、数据中心等,北京亦庄后援中心的功能定位为三大功能:IT研发、机房,后援运营和客服电话中心。最后,我们打造了六大平台,即新核心系统平台、大数据平台、电商平台等支持核心业务发展和内部运营管理的系统建设。根据我们的设想,通过建设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六大平台系统将能够帮助公司打造大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形成对销售一线和管理团队的有力支持,提高客户体验,提高办公效率。

  当前,一些针对公司数字化战略的项目正在推进中,意在为新华保险打造可以面对未来的全新能力体系,使得新华在面对提升客户体验、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方面的挑战时,具备最起码的应对能力,并保持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记者:目前新华保险在投资收益方面做得如何?

  康典:新华保险整体投资风格一直比较稳健,不仅现有的资产配置是稳健的,对每一项投资也很稳健。当然,单看已上市寿险公司的投资表现,新华保险的投资业绩还是不错的。

  从新华保险的资产配置来看,截至2013年底,债权型投资占比为55.6%,定期存款占比为29.7%,股权型投资仅占7.6%等。其中,股权投资方面比较大的动作集中于健康和养老两个领域,因为它们可以与寿险业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

  当然,新华保险也并不排斥创新型的投资渠道。我们前面提到了两个机遇,一个是老龄化,另一个就是城镇化,那么针对城镇化的基建投资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面。当前,我们力图找到一个效益良好、能带来可接受的回报,同时风险不太大的基建投资项目。可能是因为我们对项目的要求太高了,到现在还在努力寻找,但我们和一些地方政府的合作正在磋商中。

关键词:新华保险,保险行业,大势

责任编辑:杨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