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有舍才有得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2014-06-25 09:36:0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作为协同发展的龙头,北京的产业布局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应有所取舍。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考虑,北京成为绝大多数大型央企的总部所在地,金融和文化两大产业成为北京优势产业。可以说,“央企”、“央金”和“央校”的集中,是北京汇集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主要原因。

在文化产业方面,大量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传媒企业云集北京,导致北京具有绝对的产业优势。首都承担文化中心的职能是历史积淀形成,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如东京、莫斯科、巴黎、罗马、伦敦等,都是天然的文化中心。北京文化产业是绝对优势产业,难以轻易向外转移,特别是高校和文化单位,外移难度较大,成本高。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应为“既说也做,大张旗鼓”。

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在经济大国中,首都同时作为金融中心的并不少见。但首都作为金融中心不是天然形成的,尤其是北京作为金融中心的历史很短,面临上海的竞争是必然的。随着上海“四个中心”的逐步形成,这种竞争还会加剧。金融产业是北京的相对优势产业,其发展策略应是“只做不说,顺其自然”。

在制造业方面,笔者建议应逐渐实现产业转移。北京可以主动地放弃汽车、电子、食品、印刷等一般制造业。如汽车产业,可采取制造基地外迁的模式,把制造基地转移到河北,甚至把汽车企业总部也放弃掉。除了一般制造业应当放弃,与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的辅助性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信息服务产业,也应考虑主动放弃。北京在制造业方面的策略应是“不说不做,积极主动”。

目前北京产业结构的形成,本身就不是完全市场化,而主要由政府推动形成,并且有着自我加强的倾向,因此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不得不由政府来主动推动。具体而言,在制造业方面,应采用“打包”外移的方式,积极推动产业外移。在文化产业方面,北京应侧重于产业内容的发展,产业形式可以与津冀共享,也就是说和津冀分享文化产业载体,分享其价值创造,而不是赢者通吃。在金融产业方面,北京应更多地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目标,构建一个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特别是北方金融中心,为整个北方经济服务,而不是自我强化,自我循环,抽取周边的产业价值。在这一点上,特别需要与天津联动发展,与天津形成金融业一体化,形成互补性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这样一来,北京自身优势不是被削弱,而是更加强化,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一体化集群,总比形成一个以北京为高地、周边为洼地的格局,对北京的长远发展更有利。

关键词:北京文化,协同发展,京津冀,发展策略,央企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