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主动为银保高收益产品降温投资型保险带动保费增长周期或近尾声

来源: 中国资本证券网 作者: 2014-06-26 05:24:5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下半年,个险成为大型险企着力发展的业务,业务价值成长与销售队伍发展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本报见习记者 刘敬元

6月25日,保监会公布了今年1-5月的保费数据,其中,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1955亿元,同比增长24.0%,这一增速相较31.1%的1-4月累计增速明显降低。而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1-5月新增交费同比增速22.6%,亦低于1-4月29.39%的增速。

这与市场格局的悄然生变不无关系。为今年一季度寿险开门红作出重要贡献的银保业务,已经进入到价值推动为主的转型期,多数保险公司主动为银保高收益产品降温。此前,有研究机构认为,投资型保险带动保费增长的周期已接近尾声。重保障功能的个险业务,再度成为大型险企发力的重点。

投资款交费同比增速放缓

根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1-5月,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新增交费1985.12亿元,同比增长22.60%,增速较1-4月的累计增速29.39%有所下降。相对而言,寿险公司1-5月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亦呈现趋缓的态势,但增速的降幅较小;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为6662亿元,同比增速为31%,1-4月增速为35.5%。

兴业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研报称,投资型保险带动的增长周期已接近尾声。从寿险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曾经历过两次大发展:1996年引入代理人制度,带来一场保险销售渠道的革命,保费爆发式增长;2000年以后,投资型产品问世,同时银保兴起,带来保费新一轮高增长。

自2009年至2012年,寿险产品中,传统型保险占比分别为20.2%、16.8%、18.9%、20.2%,投资型保险占比一直保持在80%的水平,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由其带动的一轮增长已接近尾声。

“2011年以来保费增速显著下滑,触发因素是银保业务受到趋严的监管,本质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投资型保险产品缺乏差异化竞争力。”兴业证券认为。

根据保监会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144.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21%。由于去年寿险行业普遍低迷,各家保险公司提早为今年的“开门红”做出准备,银保业务为寿险公司业绩增长贡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半年即将来临,与去年下半年争推高现金价值产品的情况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多数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主动给高收益产品降温,银保业务以提升期交的价值推动为主。

这种主动调整的形成有一些被动的成因。自银保新规4月份开始实施以来,调整银保产品结构势在必行,且中小险企在争夺银行资源时已经面临困境,回归保障和稳定收益率成为趋势。

个险重受上市险企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险企主动调整银保业务的背后,是理财市场产品收益率明显回落的大环境。瑞银证券跟踪报告显示,5月理财市场新发理财产品“量价齐跌”,新发行理财产品环比下降7%至4600余款;在资金面维持宽松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发行综合利率环比回落19个基点,降至5.59%。而此前的4月份,市场理财产品收益率和规模呈现亦出现双降的格局。银率网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年中难大幅走高。

长江证券研究所直接预测,随着银保业务结构调整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重保险保障功能的个险业务销售环境将向好。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下半年,个险成为大型险企着力发展的业务,业务价值成长与销售队伍发展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个险新单保费增长将是研究保险公司保费增长的唯一核心指标,其认为,下半年上市险企个险新单增长将呈现持续性,原因在于:远端收益率曲线下行拉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而间接增加保险的竞争力;定价利率市场化增加了传统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定价空间,保险公司推出保障型保险的意愿增加;保险公司代理人规模还在稳定增长,但保险公司更加注重团队稳定和存量人员产能的挖掘;保险产品定价、条款差异化明显,产品制定的好坏直接决定产品销量,保险公司对产品研发更加重视市场需求。

关键词:理财产品,银保业务,投资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理财市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