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竞拍收入:补贴公交行业不如补贴票价

来源: 新快报 作者: 2014-07-09 11:06: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广州自2012年8月开始实施中小客车增量指标调控政策以来,车牌竞拍收入已超过13.35亿元。相关部门称,这笔钱全部用于补助公交车辆更新购置、公交行业综合补贴、水上交通发展、公交站场建设和交通拥堵点治理改善等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兑现了竞价收入资金每一分钱都用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承诺。

看上去,“每一分钱都用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说辞确实很容易为车牌竞拍赢得一定的合理性,但这其中仍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监督竞价收入的收支状况?有记者查阅去年资金使用公示情况,发现都是晒大数的粗疏公开,没有细项支出情况,譬如只是列出了4.3亿元用于公交行业综合补贴支出,1.65亿元用于水巴发展等。不客气地说,这样的晒账等于没晒,相关部门虽摆出了接受监督的姿态,却又分明让公众无从监督。

必须指出的是,一直以来,对于诸如限牌这样的行政收费,相关的规定、监管都比较滞后、不够规范。比如《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增量指标竞价收入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就是2013年1月才下发实施的,彼时2012年的车牌竞拍已经完成,已经有了2.1亿元的收入。

先把钱收上来,再考虑怎么花、怎么监管,这是很多部门惯常的运作逻辑,而为了收支这笔钱,往往又要专门成立机构,相应地,新增机构的运行和人员福利支出,又要从这笔钱中支出——去年媒体就曾报道,竞价收入中至少有0.1亿元用于“中小客车增量指标竞价成本性支出”,这个所谓的“成本性支出”是否就是机构运行费用,相关部门没有解释,但显然难以撇清。

其次需要讨论的是:在财政对于公共交通已有一定投入的前提之下,车牌竞拍收入在用于公共交通时,能否以更直观、更惠民的公交票价打折方式让市民感受到?否则,像现在这样,把钱用于公交车辆更新购置、公交行业综合补贴、公交站场建设等等,看上去更像是在帮财政填窟窿,帮扶了企业,却没有让公众感受到实惠。

如果将车牌竞拍收入用于补贴公交票价打折,不但可以让公众直接享受到实惠,有效推广公交出行,还可以灵活地根据竞拍收入情况调整打折幅度,便于量体裁衣,不至于对竞拍收入产生过重的依赖。而像目前这样将车牌竞拍收入用于公交车辆购置等领域,其实很容易让财政对这部分资金产生依赖,过于倚重车牌竞拍收入帮忙填窟窿,反倒不利于公共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说到底,在限外政策迟迟不落地的情况下,限牌政策本身的合法性及相关的车牌竞拍还将持续多久,都是个问题。即使竞拍收入“每一分钱都用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看上去是一件好事,我们也需要警惕过于津津乐道这笔钱怎么花,而忽略了这笔钱收的是否合理的问题。

关键词:竞拍,车牌,公交行业,公交票价,公交车辆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