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汽车业深化改革:过长的政策之手该砍了

来源: 中国质量报 作者: 2014-09-30 11:40: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 胡立彪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场改革当然也深入影响到汽车行业。汽车业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管理模式的改革,第一步要走的关键棋,就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简政放权。

我们知道,尽管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达到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的量级,今年很可能突破2400万辆的大关,是不折不扣的汽车大国,但大则大矣,却远称不上强,整个汽车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除能源制约、环境制约、交通安全制约等这些全球汽车发展共同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之外,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研发水平不够高,自主品牌发展比较滞后等,是更大的困扰。造成这种情况,既有市场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管理方面的原因。就目前情况看,后者可能更严重。

在9月初举办的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曾这样说:“我国汽车产业的宏观管理,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汽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存在着管理环节多、层次多,重前置审批,轻事后监管的问题。”在他看来,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要解决粗放、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汽车宏观管理要走上法制化的管理道路。

对于汽车管理环节过多这一点,很多汽车业内人士都颇有感触:本来管汽车的就多,是所谓的九龙治水,后来又不断增加管理部门,成了十几龙。混乱的政府管理分工导致效率低下,工作重复做几遍,试验重复做几遍。每人管一段,每一段都给汽车出点难题。

汽车管理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怎么改?就是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是政府部门权力的直接体现,只有精简权力清单,才能真正体现政府自我革命的诚意和决心。简,首先是严控新增,确保权力公开规范运行。而打造权力清单,必须要减少存量,砍掉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事实上,正是那些过长的政策之手,打开了并控制着许多市场偏门,形成了行政审批的灰色地带。

显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这样的改革等于是拿权力开刀,从自身割肉,改革的难度因此可想而知。不过,对于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而言,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要啃,再险的滩也要涉,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会痛,不改革会死。

可喜的是,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有所行动,开始对汽车行业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之前依靠红头文件加行业标准的方式,在行业准入与目录认证一头一尾两个方面进行事前事后管理。未来的改革方向,是通过行政法规加行业标准的方式进行监管,前头适当放开,主要监督事中事后环节。

这也就意味着过去宏观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管理开始逐渐走向法制化的轨道,用法律覆盖汽车产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之前我国一些非法律层次的产业政策,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一旦行业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后,整个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变,这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机遇。

关键词:深化改革,汽车业,简政放权,改革方向,能源制约,汽车产业,行政审批

责任编辑:财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