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发19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向外资开放系误读
一边是龙头企业(支付宝、财付通)拓展业务范围,一边是新的力量加入,第三方支付持续扩容。 7月10日,央行下发了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涉及广东、北京、山东等地区19家企业;加上前四批授牌的250家企业,央行已累计下发牌照269张。 “第三方支付业务从十年前的支付宝起步,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已处于饱和状态;尤其是2011年央行首次发放牌照,被定位为‘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后,第三方支付得到了正名,有了合法身份,申请牌照的企业更是越来越多。实际上,很多企业在业务上并没有什么基础,可能就是为了张牌照。” 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则认为,总体原则上,央行是鼓励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起、设立,尤其对民营资本;但目前该行业已形成一定的竞争格局,央行也在适当放缓新发牌照的节奏。 据记者了解,央行2011年5月、2011年8月、2011年12月、2012年6月前四次下发的第三方牌照数量分别为27家、13家、61家、95家,无论从发牌数量还是时间间隔来看,本次发牌都更为谨慎。 聚焦互联网支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本次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上。19家获牌企业中,获得互联网支付的13家,银行卡收单和移动电话支付均为6家,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数字电视支付分别为3家和1家。 按照央行定位,第三方支付旨在弥补银行支付系统不足,推动小额、便捷支付的发展;线下支付仍将以传统的银行卡支付为主。这种背景下,互联网支付成为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发展方向。 央行3月份曾表示,互联网支付应坚持为电子商务发展服务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17.2万亿,线下收单业务和互联网支付占比分别为59.9%、31.2%。线下收单业务仍然依附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和银联的线下收单系统,对第三方支付而言属于附属业务;也就是说,第三方主导业务依然是互联网支付。 “传统的互联网支付以电子商务为主,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互联网金融支付潜力很大,可能成为互联网支付业务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一位汇付天下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支付宝、财付通等通过二维码支付实现线下支付转线上后,银行卡收单业务也正在向互联网支付渗透。 尽管二维码支付被央行暂停,但支付宝、财付通已通过相关合作方布局了线下商户和收单系统。据记者了解,本次获得银行卡收单、移动电话支付的深圳市乐刷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此前财付通布局线下商户的一级代理商。而记者接触的支付宝、财付通二维码支付合作机构中,还有多家正在准备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其实我们早就开始做这类业务了,但只有拿到第三方支付银行卡收单牌照才能连通到银联的清分系统。我们今年5月才开始筹备申请牌照,目前还没有报备,从报备到获批至少也要1年。”一位财付通二维码支付代理商向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财付通在2014年7月8日变更了牌照信息,把公司名称从“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而在去年7月,为布局线下收单系统,财付通已变更过一次牌照信息,新增了银行卡收单业务资格。 |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牌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