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获批开闸 中国资本市场再释开放信号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陈康亮)经过7个月的准备,备受瞩目的沪港通终于获批,并将于一周以后的17日“开闸”。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显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决心,预计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进程将加速。 1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下称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决定批准正式启动沪港通;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 “沪港通的启动,对于A股属于重大利好,亦显示中国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决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韩复龄指出,对于A股而言,沪港通带来的益处包括,吸引香港资金、包括在港的境外资金进入A股,改善资金面;其次,有利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更趋合理,特别是有利于提振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 尽管目前沪股通总额度仅为3000亿元人民币,略超沪市一天的交易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年初一度颇受关注的A股纳入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事宜,亦与沪港通开通与否相关。MSCI亚洲研究总监谢征傧曾明确表示,顺利开通沪港通与否,是A股能否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重要考量。 谢征傧指出,初步会纳入A股市值5%,最终若全部纳入A股,中国在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将会从两成增加到三成。若按此计算,增加一成比重,相当于A股将注入1500亿美元,约1万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受沪港通启动等消息的影响,当天A股涨势凌厉,具有代表性的上证综指更是开盘即蹿升逾1%。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徐洪才看来,除了上述改善资金面的好处之外,对于A股而言,沪港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规则和制度与国际接轨。 徐洪才指出,由于诞生的市场背景不同,制度环境不同,上海交易所和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内的境外市场,在交易规则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涨跌停板制度、交易时间、交易费用和做空机制等,随着占双方市值80%以上的蓝筹股逐渐成为沪港通的交易标的,两个交易所在游戏规则方面将逐步接轨,助推A股走向成熟。 “沪港通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通过全新的合作机制增强证券市场各类参与者的综合实力,包括倒逼国内证券经营机构实现国际化运作并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此外,沪港通业务采用了人民币清算,这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徐洪才说。 对此,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亦持相同意见。林采宜认为,从本质上说,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自贸区,对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沪港通开启的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在倒逼证券市场全面开放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根据林采宜的分析,首先,国际市场(香港)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可能会加大,影响国内资本市场变化的因素增加,对市场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其次,沪港通业务是跨境投资,涉及的跨境执法事项增多,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带来一定的难度,必须做好充分的监管安排。 根据10日发布的公告,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已就沪港通项目涉及的跨境监管合作原则和具体安排达成共识,并签署了《沪港通项目下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以加强双方执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动,打击各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沪港通正常运行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沪港通未来的发展预期,徐洪才认为,扩大额度、增加投资标的是大势所趋,“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看到,沪港通只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第一步,未来应该推动包括自贸区A股国际板试点、沪台通、沪新通等措施的尽快出台,预计年内相关改革进程将加快。”(完) |
关键词:港通,资本市场,林采宜,韩复龄,上证综指,做空机制,资金面,沪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