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热捧阿里存豪赌成分
互联网企业有了钱应该做什么?是增强技术实力,扩大市场份额,顺带搞搞投资,还是把投资放在首位,顺带增强技术研发?从资本市场当下的反应看,似乎对前者更为钟情。 以两种借款为例,对比一下。百度最近发行了10亿美元五年期债券,用于对百度核心业务有帮助和支撑作用的领域,利率为2.75%,为今年以来中国公司发债的利率与美国同期国债利差最小的,尽管利息较低,但依然获得了远远超过10亿美金的资本追逐。另一巨头阿里巴巴2013年贷款80亿美元一年期,借新账还旧账之后又延期一年,剩下的钱主要用来进行疯狂的投资并购,至今可能已超400亿人民币,利率应该在6%至8%之间。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面对这两个发展战略不同的巨头,投资者可能会更偏向纵向的互联网企业发展方向,而对于横向扩张的战略还吃不准。 平心而论,在PC互联网时代,阿里的盈利能力很少受到质疑。2013年,其营业额和净利润都在三大巨头中排名榜首。大家都知道天猫、淘宝这些业务很赚钱。但要命的是,阿里在面对移动互联网时惊慌失措了,本来置身中下游的阿里很明白入口对移动互联网意味着什么,但由于缺乏腾讯、百度那样的内在优势,便通过疯狂并购来实现这一目标。当然,频繁的并购鼓舞了很多人,不过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同样,百度的盈利能力也没什么疑问。百度过去一年也花了不少钱做收购,不过远期来看,结合李彦宏等高管在不同场合的表态,对技术的投入仍然是主线,其对云计算、大数据、A I人工智能、移动业务,与传统产业连接等方面的投入更大,尤其是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早已经比肩谷歌、苹果。虽然对技术研发的投资不能立刻见效,好处是对未来放心。 利率越高的投资,一般风险就越大。伴随着阿里上市的临近,以及对估值的不断热炒,投资者们的焦点可能都在这里,也都盼着阿里按预期中的估值上市后,大捞一笔。这一重大事件使得投资者们不会太去考虑更为长远的发展战略,而更注重短期的资本回报。对早早上市的百度而言,则不存在这样的爆点,投资者们会更为注重资金的流向,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 从某种程度上看,当前投资市场对阿里的热捧的确有一些豪赌的成分在里面,当然这也是投资市场的常态。短期高回报当然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但由于这些利益诉求点的过分聚集,将来必将面临释放,而以何种形式来释放恐怕需要时间来验证了。 而对于已经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百度在发展思路上的稳健作法,更值得借鉴———在自有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做有限度的业务收购,把对自己业务有强相关性的企业收进来扩张商业生态,然后再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技术上,增强自身作为一个技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互联网是新经济,而新经济之所以不同于旧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强烈的先进性、创新性和技术导向。横向收购的发展战略容易速成,但会遇到消化整合的问题;纵向深入的发展战略步履稳健,但会耗费较多时间。但笔者认为,经过阿里现阶段的横向发展后,将来必然也会回归到纵向发展的方向上来,否则,它会迷失在自己庞杂的版图中。 这就是百度、阿里融资成本有别的主要原因。说到底,资本市场衡量一家公司价值的高低,最看重的还是其以怎样的长远战略构建未来行业地位的能力。 |
关键词:投资者,谷歌,利率,互联网企业,资本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