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目标锁定:摸查重点行业 个别企业来自举报
外企人士称反垄断机构气场强大,涉事企业基本全部“服软” 近期反垄断风暴席卷全国,但它的标准和逻辑是什么,哪些企业容易“中招”,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一名接近发改委的知情人士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近两年来,发改委就一些重点行业逐个进行全面摸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相关处罚。“调查一般是行业性的,并非针对个别企业;另外一些对个别企业的单独调查主要来自举报,根据举报材料进行调查后处理”。 另一方面,对于反垄断自去年开始发力的现象,本报采访的多名市场人士和学者均表示,这是因为《反垄断法》生效后的最初几年监管部门相对“较嫩”,直到这两年才开始真正运转所致。随着反垄断部门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中国的反垄断风暴会持续蔓延。 反垄断缘何去年提速? 2013年初,《反垄断法》突然发威,在多个行业开出罚单。今年以来,这一势头并没有减弱。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8月9日表示,在中国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若触犯法律都将受到制裁,在《反垄断法》面前,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情况。 沈丹阳是就近日多家外企遭遇反垄断调查作出上述回应的。 8月6日,发改委通报称,近日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发改委同日表示,针对克莱斯勒和奥迪的调查已查明存在垄断行为。 此前的4日,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小组突查奔驰上海办事处,多名奔驰高管被约谈。 最新消息显示,由于涉嫌价格垄断,宝马在华四家经销商被罚162万元,而奥迪因垄断行为将面临高达2亿元的罚单。 除了汽车行业,工商总局专案组7月28日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四个经营场所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并于8月4日对微软全球副总裁斯纳普一行进行反垄断调查询问。 此前的7月24日,发改委已经确定了高通垄断事实,并向中国公司调查高通的销售数据。 针对奔驰、微软、高通等国际巨头的调查,构成了新一轮的反垄断风暴,而去年监管部门创造的三个“首例”,则令2013年获封“反垄断元年”。 2013年8月,全国首例纵向垄断案终审判决,强生公司限制“最低转售价格”被认定构成垄断,被判赔偿经销商53万元;2013年7月,发改委对多家奶粉企业启动反垄断调查,并开出6.7亿元的首例天价罚单;2013年1月,三星、LG等6家境外企业被发改委开出首张针对外企的价格垄断罚单,总金额达3.53亿元。 上述接近发改委的知情人士对本报称,《反垄断法》在中国推行不到6年,而案件处罚主要集中在去年和今年。“早期筹建和调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说这两年才开始真正运转”。 发改委在解读三星等企业垄断案时就曾表示,调查花费了6年,利用持续的反垄断调查压力和宽大政策,迫使企业前来自首。 反垄断专家郝俊波表示,《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生效以来,曾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期。对于没有执法经验和先例的监管部门而言,过去也很难判定哪些行为违法。未来监管部门对反垄断这一手段的使用将更加娴熟,会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调查,为所有违法企业敲响警钟。
|
关键词:反垄断,目标,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