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最美教师”余英文:大山深处独自坚守18年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16 11:3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背出来的大学生

  山高路远,坡陡坑深,大营山上村组的孩子上学交通不便,坏境艰苦。余英文不仅教学生读书,有时还照顾离家远的学生生活。遇到下雨下雪天,余英文就留下低年级回不了家的学生,蹭一顿饭,住一宿的事情时常发生。5年级的王春龙回忆道:“我去年生病在家两天没上学,余老师到家里看望我,还为我补上了所落下的课,才使我的学习没有掉队”

  这18来,余英文送过多少学生回家已经不记得了。然而,在村民杨高士眼里,没有余老师,就没有儿子的大学梦。杨高士身体患有残疾,腿脚不便。当年,孩子年龄小,下山路陡峭,老是迟到。余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承担起接送杨泽宏的任务。三年里,不论刮风下雨雪,余英文背着杨泽宏。杨高士说,1995年以前,女儿因为交通不便没能读书而辍学家里,后来成为文盲。儿子杨泽宏因为余英文的帮助和培养,走出了大山。

  2011年高考,杨泽宏以二本优异成绩考进宝鸡文理学院,成为余老师长挂在嘴上的骄傲,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曾经在老师背上度过三年求学时光的杨泽宏,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幼师专业,他想将来也像余老师那样。

  杨高士说,“正是有了余老师的大爱无私,孩子的人生才被改写,如没有余老师当初一背,我的儿子现在出去打工也只能卖苦力。如今,我们家祖辈上也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这18年来,余英文背过许多像杨泽宏一样回家不便的孩子,只要同村中年龄小的学生,家长都忙于农活,顾不上接送自己的孩子,他或接或送。在学生的眼里,余英文既是老师又是父亲。

  而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余英文没有一句抱怨。“我觉得这没啥,只要是自己能做到的,都尽力去做。”

  记者的礼品孩子们很欢迎(中国甘肃网记者张泉森邵江梅摄)

  一切为了孩子

  18年来,余英文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者梦想,也告诉世人,他不图名更不图利。因为当初是自费办学的缘故,他仅靠学生家长送的为数不多的小麦维持生活。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实施后,乡里按国家规定,每年每生补助500元费用,也仅仅只能勉强维持正常教学。令他欣慰的是,学生很争气,2012年毕业的五年级学生,在全乡会考中,名列第一,在全县会考中也考出了第三的成绩,县乡分别奖励的2200元钱,成了他这个老师18年来最大的一笔“工资”收入。

  余英文名下有几亩小麦、马铃薯地,他无暇去耕种,年迈患病的父母替他耕种着,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一年的收成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遇到下雪下雨天气,他还得负担离得教学点远的孩子们食宿。他成家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馍馍、面条、土豆、咸菜是一家人一年四季雷打不动的菜谱,常常是几个月难吃上新鲜蔬菜,吃肉也只是逢年过节时才能有的奢望。最长的时候,一家人近9个月都未闻到荤腥味。

  2005年,余英文结婚了,新娘家离他家有15公里山路。为了支持丈夫教学,妻子默默承担了一切家务。如今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了,可是余英文家里最值钱的家居仅仅是一台17寸电视机。节日里,走出大山的学生们寄回来的小礼品、生活照一直是他最开心的精神安慰。

  妻子何韩英很理解他,“他一辈子就爱个教学,爱个孩子,我当初嫁他就是看上他的人品,为了孩子,再苦再累我们也坚持办下去”

  2012年,余英文独自坚守大山十多年教书育人事迹被当地一家媒体报道后,北京欧陆经典社区居委会曾经给草苗村教学点捐献了一批图书、校服和书包,还有其他公益机构为部分困难家庭的孩子捐赠了钱物.孩子们的脸上增添了不少笑容,通过课外书籍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只是,仅凭余英文一人支撑,草苗教学点无论人力、物力都极为紧缺,课外书、文具、体育用品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东西。记者去礼县前,特意从兰州购买了一批笔袋、笔记本以及跳绳和足球带给孩子们,他们见到这些新礼品,很是高兴,放学后在院子里跳绳、踢足球,不亦乐乎。

  

关键词:甘肃|教师|大山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郭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