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脚步”渐近?究竟是蓝海还是红海
9月以来,苏南银行、华瑞银行、苏宁银行、锡商银行、中联银行等多家以“银行”命名的民营企业,陆续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名称预核准。与此同时,20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蜂拥涉“银”,也在A股市场上掀起一波民营银行概念热,吸引资金竞相角逐,相关概念股近一个月来累计涨幅超过30%。“大门”尚未开启,市场已然听到了民营银行的“脚步声”。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市场从来都不会一厢情愿。眼下,民营银行申报热潮背后,是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 早在今年5月,中国银监会就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 6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2013陆家嘴论坛”时首次提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将有重大突破。 紧接着,7月5日,被称为金融“国十条”的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也被市场解读为民间资本作为发起人投资银行业的“破冰”性文件。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在多个场合发表演讲称,金融业要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最近的一次是9月16日,周小川在《求是》杂志刊发署名文章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 无论是政策还是监管高层,持续释放积极信号,迅速点燃了民资角逐银行业的热情—— 今年5月开始,就陆续有民营银行出现了国家工商总局预核准的名单之中,包括前海银行、苏南银行等等。 而至9月,申报的企业更加密集,短短1个多月,就有包括苏宁银行、华瑞银行等在内的8家民营银行的名称通过国家工商总局预核准。 其中,苏宁云商前不久还在A股市场上就设立“苏宁银行”进行了公告,成为A股市场首家宣布“试水”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自苏宁云商开始,这股“民营银行热”在A股市场蔓延开来,接连有上市公司发公告宣布筹建银行,从一家、两家迅速扩张至几十家。 只不过,名称核准不等于拿到银行牌照。至少从目前来看,民营银行“大门”的开启,还须等待监管部门制定准入门槛以及出台详细的操作细则,然后才能一家一家地去审核批准。 究竟是蓝海还是红海 各路资本角逐民营银行热情为何如此高涨?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一句“利润高得不好意思公布”,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业绩增速惊人。即使在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上半年,银行业的利润依然可观。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股市2467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139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数量占比仅为2.15%的金融企业实现净利润达到6767.84亿元,占比高达59.4%,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规模更是占到了总利润的54.3%。 银行业的高利润,着实让人眼红。近几年来,民间资本早已通过各种渠道逐步介入银行业,而且在银行业中占比并不低。据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45%,城市商业银行中达到5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超过90%。但即便如此,民间资本依然希望在银行体系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渐行渐近的民营银行,则首次赋予民间资本以发起设立银行的权限,成为银行的控制人。 民间资本挤破头都想要介入的这一个未来银行市场,真的是一片蓝海吗?业内人士似乎并不认同。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就直言:“现在的银行业已是红海,银行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在其看来,银行业的高额利润是吸引各路资本的主要原因,殊不知,这些高额利润相比银行业庞大的资产总额,即资产利润率很低,甚至不足1%。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也认为,目前,上市银行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在不断创新低,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民营企业,都需慎重考虑进入银行业以后的发展问题。 更何况,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必将带来银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大银行也会倍感压力。德勤中国此前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利率市场化,92%的大型国有银行认为行业竞争将加剧,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如价格战等,银行的总资产净利率(即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会显著下降。 在这样的前景下,民营银行将如何参与未来银行市场的激烈竞争,又有多大的胜算?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已经申请和正在申请民营银行的企业有几十家之多,除了想在高利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企业申请民营银行牌照最朴实的目的是为了自身融资方便。正如苏宁云商,一旦设立了自己的银行,苏宁将全面建立从消费者到商户“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其增值服务能力,以及供应链资金效率。 管理高层或许也正有这样的意图: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希望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银行体系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足,纠正现有银行业结构失衡问题。 这种种想法,似乎违背了银行业市场规律,不能说哪个领域缺钱,哪个领域就要办一家银行。更何况,这些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能否通过增加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来获得满足,也仍是一个未知数。 脚步迈进需更理性 尽管民资角逐银行业,未来面临的可能是一片红海;但做红海中的“鲶鱼”,或许也能成就民营银行的价值。 专家指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成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可以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将会被激活,而民间资本也会找到出路。不仅如此,发展民营银行,也是打破国有资本对金融市场垄断的需要。虽然民资进入金融业,短期还不足以撼动以大型银行为主的格局;但民资搅局,一定会进一步优化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也会倒逼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提高服务水平。 不过,对于当前民间资本如此高热情,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担忧:银行业毕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民营企业不应盲目进入。 对于整体市场来说,民营银行“脚步”的迈进,需要更理性一些。而如何更理性?综合专家观点,一方面,监管高层要加快出台清晰、透明的准入标准,对民营银行经营方向进行制度安排,有效规范、约束其行为,既保证构建市场化、多层次、优势互补的金融体系,又让民营银行始终不脱离健康的运行轨道。 另一方面则应该有重点有节奏地放开金融市场。有专家建议,先选取那些经过数年市场考验、做得比较规范的小贷公司,升格为民营银行,这样审批相对容易,风险也会比较小。同时,设立民营银行不可一哄而上,从试点开始一步一步发展,或许更加稳妥。 更重要的是,支持民营资本设立银行,是整体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基于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银行破产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政策法规上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而这些制度,也是设立民营银行必须的制度配套。举例来说,市场最担忧的是,一旦民营银行风险自担,就会出现银行亏损或破产的可能,民资跑路怎么办?必要的存款保险制度,则可以把银行的损失与存款人的损失隔离,提高银行整体信用额度。 此前,已有央行人士透露,各有关部门就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各个主要方面,已基本形成一致意见,具体推出则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
关键词:民营银行,蓝海,红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