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理财10年7万亿元:转型大资管
“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允许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与股权直投子公司等,使商业银行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十年前,当国内首款银行理财产品出世之时,或许很多人很难想到此后引发的中国金融市场的变革会如此猛烈,如此迅速。 理财业务在随后几年之内即逐渐取代了银行外汇业务的地位,将银行原有“存、贷、汇”的三大业务格局变革为“存、贷、理”。 十年后的今天,银行理财业务的余额竟超过13万亿元,相当于2003年末中国银行业本外币总资产二分之一。 光大银行则被视为这股“洪水猛兽”的发端者。 据了解,十年间,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累计规模超过了7万亿元,理财余额达到了6500亿元,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43%。 即便如此,在四大行和股份行的追赶和竞争下,光大银行一路创新所取得的地位也正在迅速膨胀的理财大军中一点点淹没,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都在消磨着光大银行已有的优势。 没有人愿意让往日的光辉轻易褪去。 2013年5月,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升级为资产管理部,试水理财事业部模式;2013年10月,光大银行参与首批银行资管试点;2014年2月,光大银行推出资产管理受托业务。 在光大银行的战略中,转型资产管理所带给光大银行的将不仅仅是理财业务的提升和竞争力重构,更为重要的是支撑光大银行的再次转型。 10年7万亿 2004年,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正在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当时,利率市场化开始推进,资本约束不断加强,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产生脱敏效应,使得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求银行向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光大银行副行长张华宇表示称。 相比于大行,股份制银行当时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由于资本金有限,加上国家对信贷结构、信贷业务的宏观调控,股份制银行的业务范围、展业经营受到很大的约束。当时总股本仅82.17亿元、资本充足率不到5%的光大银行摆脱困境的欲望更为强烈。 2004年2月,光大银行推出了国内银行的首只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阳光A计划。在此之前,虽然银行理财的雏形已经在四大行中出现,但也仅是对公客户的机构化存款,银行理财走入大众还是首次。 随后,光大银行又在2004年9月推出了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 大众理财的长期缺乏让这个市场攒足了劲头。从2004年10月开始,其他股份行、四大行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据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介绍称,从2004年以光大银行为代表的第一批商业银行开始推出理财业务以来,我国的理财业务每年的增长都在50%以上。 光大银行似乎尝到了困境中创新的“甜头”。在光大银行理财十年的成绩单中,还出现了很多类似的第一。 如国内第一款以银行间债券为投资标的理财产品;第一款内嵌交叉货币交易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第一款信用连接理财产品;第一款信托投资产品;第一款内嵌A股的理财产品;第一款基金理财产品;第一款私募基金宝理财产品等。 长此以往,光大银行也早被业内打上了鲜明的理财标签。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十年间,光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超过了7万亿元,理财余额达到了6500亿元。 |
关键词:光大银行,理财,大资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