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超九成人认为国内保险制度不理想
“安身立命”是许多中国人理财的最初考量。近年来,人们对于保险保障意识在逐渐增强,保险作为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是现代风险社会良好的调节器与润滑剂。鉴于此,信息时报协同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协于2014年7月开展了题为“广州市民保险消费意愿与现状调查”的民意调研,旨在了解广州市民对于保险的消费状况与消费意愿。 七成人有社保 四成人有商业保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由于保险的复杂设计和让人难以看懂的赔偿方案,让不少人对保险望而却步,而一些保险公司的不专业推销方式更让保险在普通市民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不过,近年来随着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市民们对保险的接受程度也在增加。 从调查结果看,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广,有66.52%的广州市民拥有社会保险,有27.98%的市民表示没有社保,另外有5.5%的市民不清楚自己是否有社保。不过,商业保险的普及率仍然不算高,拥有商业保险的市民占比只有42.2%,市民对商业保险的接受程度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今年26岁在某国企上班的马小姐对记者表示,由于单位每月都会为她缴纳“五险一金”,因此,她并不十分关心自己的保险投入,对于“五险一金”她只是大概知道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主要用途的提取方式,对于其他并不了解。而对于自己的资产分配,她仍然以消费和银行储蓄为主,闲来会把钱放在余额宝中,并没有为自己购置任何商业保险。 而在拥有商业保险的市民中,大多是通过熟人介绍购买保险的,并且超过五成的市民更倾向于给自己投保,其次为父母或小孩,将家庭收入最高者作为投保对象的市民比率为4.13%。 建议: 壹度财富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刘丽新认为,商业保险是对社会保险的补充,从比例来看,商业保险的占比仍然比较低,这意味着民众对于商业保险的投保意识还比较弱。这在市民选择的投保对象和保险产品类型上有所反映。 刘丽新表示,保险的最重要功效就是转嫁风险,因此,在家庭资源分配不足的时候,应该首先给家庭经济支柱投保,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保险的保障功能。在资源分配充足的情况下,再给收入少的一方投保,而子女应该是最后才投保的对象。在选择给家庭支柱投保时,一般可以按照先解决意外保险,再投保人寿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这样的顺序。而在给子女配置时,可以优先配置一些意外保险,给年纪小的子女配置人寿保险是没有必要的。家庭可以将家庭年收入的5%~10%用作保险投入,但是一定要合理配置。 |
关键词:保险制度,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