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基金“飞奔”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05 10:3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基金业“战火”在2012年12月31日那天消弭。仅从资产管理规模一项指标而论,银行系基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来自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剔除QDII后,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达2.8万亿元,相较于2011年底的2.13万亿元增长约6700亿元,而其中,占基金公司总数不过一成多的银行系基金公司,2012年合计同比增长1928亿元,占行业2012年度总增长额的近三成。与此同时,两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中银基金携手跻身行业前十强,资产管理规模均在千亿元左右,成功跨入大型基金公司之列;而建信基金、交银施罗德等资产管理规模也大幅增加,行业排名也快速上升。在2012年,银行系基金公司成为基金行业不折不扣的“新贵”。

  在渠道为王的时代,这个结果并不会让人诧异。就目前的格局,银行依然是基金业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而在新基金审批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后,各家基金公司蜂拥发行新基金,致使银行销售渠道拥堵,银行不得不考虑新基金发行档期的排序,而在此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优势便得以凸显。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经过系列股权整理后,对旗下基金公司的掌控权不断加强,相应地,商业银行对银行系基金公司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有甚者将银行系基金公司纳入到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渠道来大力扶持旗下基金公司的销售与发展,便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而正是在大股东的全力支持下,才会有银行系基金公司在2012年的大放异彩。

  依然是数据说话,让我们更清晰地明白这一点。来自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中,有四家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相较于2011年底出现倍数增长,其中就有三家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分别为中银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和建信基金。数据显示,2011年底,中银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30亿元,但至2012年底,这个数字上升至997亿元,同比增长了132%,在行业内的排名则从2011年底的18名迅速上升至2012年底的第8名;与此同时,民生加银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1年底的51.66亿元增至2012年底的210.88亿元,同比竟增长了300%,行业内排名则从2011年底的55名飙至2012年底的38名,脱离了小型基金公司的阵营;此外,建信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也从2011年底的483亿元上升至2012年底的948亿元,同比增长了约一倍。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即便在2012年基金业整体仍陷于销售困境之时,只要有商业银行的大力扶持,基金公司依然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除数据上的量化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部分银行系基金公司在管理层上与商业银行股东更加密切,这意味着在2012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前途依然宽广。以2012年发展最为迅猛的中银基金为例,这一年是中银基金新管理层合作的第一年,董事长谭炯2011年下半年从中国银行云南分行行长的岗位上调任中银基金董事长,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宁敏则来自中国银行总行,管理层与股东——中国银行联系更为紧密,而股东方面的支持则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规模增长。此外,新任总经理李道滨原任嘉实基金副总经理,对基金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管理层“三驾马车”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是中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飙升的重要原因。

  不过,相较于银行系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大幅上升,业内微有诟病的则是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的“中庸”。在2012年度基金业绩排行榜上,偏股型基金的“第一梯队”中鲜见银行系基金的身影,甚至有不少银行系基金业绩排名落至末流,这与银行系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飙升形成鲜明对比。业内人士指出,渠道优势是目前银行系基金公司最大的比较优势所在,但这种优势的持续性必须要得到基金业绩的辅助,否则就会成为“瘸腿”,不利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2012年规模上的大踏步前进后,银行系基金公司应当静下心来夯实自己的投研力量,为持有人交出漂亮的业绩答卷,这样才能令自己的优势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实力。(李良)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