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曝光“问题鱼翅”后顾客消费明显减少
新华网杭州1月9日电(记者屈凌燕李亚彪)在杭州市西湖边一家酒店里,几位年轻的女点菜员愁容满面,昔日数百元人民币一份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的鱼翅菜品,自两天前开始风光不再,已几乎听不到顾客询问这道菜的声音。 浙江省消保委两天前公布的一则调查结果令人震惊:10家酒店鱼翅产品的随机抽查显示,DNA中竟无一含有鲨鱼成分。“也就是说,这些价格不菲的所谓‘鱼翅’都是不折不扣的假货。”一位调查人员说。 随后,多家媒体也对鱼翅市场中的造假等问题进行了曝光,昔日被认为尊贵的鱼翅一下成了过街老鼠。 此外,鱼翅市场存在重金属超标、人造合成、价格欺诈等乱象。而这一系列调查,是浙江省消保委历时半年,对上百家鱼翅经营商、宾馆饭店和加工点进行了跟踪走访的结果。 调查还显示,市场中许多无生产日期、无检测合格标志、无进口标识的“三无鱼翅”被酒店购买后,转手变成餐桌上的鱼翅宴或佛跳墙等“高档菜肴”。 有一些标识为食用明胶、海藻酸钠的“人工合成鱼翅”在市场也十分普遍。“普通百姓基本不会采购这些食材。”浙江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叶元春说,她怀疑这些人工合成鱼翅可能流向了餐饮行业。 鱼翅,是由鲨鱼鳍加工而成的淡干食品。据餐饮业人士介绍,中国的鱼翅捕捞量一直很少,主要从日本、东南亚等地进口。 中国是鱼翅消费大国,在中国传统饮食概念“翅、参、燕、鲍”四大顶级海产中,鱼翅居首。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补气及抗癌”等功能成为不少酒店招揽顾客的说辞,鱼翅在各大酒店往往价格不菲。 可浙江省公正检验中心对若干水产市场的干鱼翅进行质量检测发现,三分之一干鱼翅镉超标,其中金勾翅镉超标10倍,另外还有部分鱼翅甲基汞超标,而镉慢性中毒会损伤肾和肝功能。 “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体内往往积累大量污染毒素,许多消费者对食用鱼翅可能威胁健康缺乏认识。”渤海大学副校长、食品安全专家励建荣认为,鱼翅并不具备高营养价值,不能与鸡蛋、豆类等全营养食物相提并论,防癌更是无从说起。 “我以后不会再吃鱼翅了!”在北京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常到外地出差的任先生说。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岁末年初在各地实施以来,对鱼翅等奢侈品的吃喝风气明显起到了抑制作用。 鱼翅消费的减少,从生态角度来看是好事。 近年来,鲨鱼数量在全球范围显著减少。生物学家与环保组织认为,鲨鱼数量的大幅减少导致其他鱼类繁殖过快,加速了海洋生态的失衡。应该传播生态保护和营养新理念,引导减少鱼翅消费。 “我反对吃鱼翅,不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励建荣说,不吃鱼翅是好事。“没有消费就没有杀戮,也没有造假”。 |
关键词:人工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