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欧美银行:丑闻多 罚款重
当地时间1月14日,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勒令摩根大通加强风险控制,并勒令摩根大通提高对银行保密法和反洗钱规定的合规程度。摩根大通及其董事会同意在60天内向美联储提交改进计划。虽然监管机构此次未开出罚单,但也体现了其对银行业强化监管的意图。 违规行为层出不穷、遭监管机构调查不断、官司缠身破财消灾、大规模裁员潮继续——丑态百出构成了一年来欧美银行业最突出的特点 “以当前欧美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不断深入调查的态势来看,金融机构因丑闻曝光而被罚款的事件仍会层出不穷。”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因一笔又一笔的罚款事件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也将逐渐有所显现。” 缴纳罚款求和解成惯例 此前,美国金融监管局在其开出448万美元罚单的声明中称,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花旗、高盛、摩根大通、美林和摩根士丹利5家金融机构向加利福尼亚州公共证券协会自愿支付游说资金,由该游说机构代表5家金融机构参与政治活动并对加州政府施加影响。在发行市政债券和州政府债券过程中,这5家金融机构将游说资金纳入债券发行成本。美国金融监管局认为,游说活动与债券发行并没有直接联系,这种做法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和市政债券监管规定。这5家金融机构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美国金融监管局的相关指控,但同意支付448万美元罚款。 显然,缴纳罚款与监管机构之间达成和解,已然成为欧美各家银行应付危机的惯用手段。去年12月,渣打银行已与美国监管机构达成和解,愿意支付总额为3.27亿美元的罚款,以了结针对其违反美国经济制裁政策的指控。今年8月,该行已向纽约州金融局支付了3.4亿美元。当时就有分析人士坦言,渣打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支付罚款只是相当于向美国当局缴纳了一笔“保护费”而已。 风控不力是银行普遍短板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因监管不力以及监管漏洞而暴露出更多违法、违规事件,已成为欧美银行业曝出丑闻的主要原因。而根据当前欧美各国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深入调查,可以预见,银行业因监管漏洞而曝出的丑闻会越来越多。” 2012年着实暴露银行风控不力、监管缺失的丑闻,莫过于摩根大通曝出的“伦敦鲸事件”。去年5月10日,摩根大通宣布,由于一项交易策略出现失误,公司在近六周时间内巨亏20亿美元。而引发这一巨额亏损的就是摩根大通旗下一名绰号“伦敦鲸”的交易员的违规操作。随着事态的发展,摩根大通遭受的损失也上升至72亿美元。对此,摩根大通的高级经理人表示,公司将采取行动,向涉及伦敦鲸交易巨额亏损事件的交易员及其主管索赔。去年11月,摩根大通向英国法庭起诉前交易员“伦敦鲸”以及其直接主管。 “虽然,摩根大通巨额亏损事件是由旗下交易员的违规操作所引发,但也着实暴露了摩根大通内部风险控制以及监管的无力,甚至可以说,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银行是放任这些交易员去‘搏杀’的。正是银行本身不道德的文化环境才滋养了这样不道德的员工。”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针对“伦敦鲸事件”就表示,交易对冲的策略“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 道德缺失引发监管改变 如果说,摩根大通在整个“伦敦鲸事件”中是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示人,那么去年欧美银行业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集体舞弊事件,则直接撕掉了这些大型跨国银行的道德“遮羞布”。 去年12月19日,瑞银宣布同意为操纵Libor案件而向美国、英国及瑞士金融监管机构支付共15亿美元的罚款。然而,瑞银支付巨额罚款并不代表着Libor操纵案件的完结,这一事件仍在持续发酵过程中。美国司法部指控前瑞银交易员海斯和达林,指控他们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参与操纵Libor以及其他基准利率,海斯同时被指控通信欺诈以及与其他银行交易员同谋操纵Libor。另外,因Libor操纵案的暴露,全球各个市场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机制开始受到质疑,而改革这一利率形成机制成为了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不能绕开的问题。 “虽然巴克莱和瑞银已因Libor操纵案而支付巨额罚款,但未来必有更多银行因此而付出巨额罚款。”上述分析人士进而表示,“在一系列银行丑闻爆发的过程中,不仅银行业要受到谴责,监管机构同样也应该受到谴责与质疑。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内部组织、监管方式等的改革同样是当务之急。” “其实,层出不穷的银行业丑闻也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银行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沆瀣一气。在Libor操纵案中,就有银行指出,某些央行官员或监管机构的官员对于银行的行为是知情的,银行甚至是在这些官员的授意下执行的。因此,如何更好地隔离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利益相关链条,同样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上述分析人士进而表示。 |
关键词:银行,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