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称“中国货币超发严重”说法不科学
中广网北京2月12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点评:"我国货币超发严重"的说法不科学,不准确。 M2与GDP之比,通常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M2和GDP数据的单位都是当年本地货币。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去年12月中国M2余额逼近百万亿大关,全年GDP达到51.93万亿,中国M2与GDP的比例再度创下历史新高--1.88倍。于是乎,关于"中国货币严重超发"的质疑之声再次甚嚣尘上。有人因此得出结论,中国货币超发严重,新增货币占全球近半。 徐洪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国经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领域涉及国际经济、国际金融。 徐洪才:我觉得"中国货币超发严重"这个判断,总体上是错误的,或者是不科学不准确的,为什么这样讲呢?第一,我们中国的广义货币和美国的广义货币它的构成不一样,。第二个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跟美国不一样。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它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第三点,我们要注意到广义货币是我们理解的货币,它的功能就是支付债权债务活动,要满足经济活动交易的需求,投资的需求还有预防的需求,要满足经济活动这些需要,但是它也是一种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要追求回报,要保值增值的。 现在很多金融资产跟货币之间界限很模糊了,因此考虑到美国现在金融资产的规模大概有65万亿美元左右,相对于它的GDP是4倍左右。中国的金融资产160万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相对于我们去年52万亿的GDP的规模也就是3倍左右,3倍的钱可以投资回报,可以挣到比它更多的投资回报,是我们经济阶段所决定的。所以简单的片面的把M2之间做一个比较,我觉得可能引起误解这是不科学的。 近几年在稳增长过程中,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要保证13%到14%的广义货币增长率?而GDP的增速在8%左右,广义货币增长率超出的部分会不会引起通胀呢? 徐洪才:第一,我们货币的增长速度是不能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应当保持同步,否则的话就要通货紧缩了,不能够满足经济活动对于货币的一些基本的需求。第二个这个通胀也不能为零,在现在的这个阶段2%、3%乃至4%的通胀率是合理的。如果通胀0%就没有回旋余地了,我们的经济就可能出现问题了,因为我们金融市场的效率还不高,所以要保证2%到3%的这样一个通胀率,这样一加的话就11%左右了。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我们要素市场形成过程当中有很多要素的市场化,特别是跟国际接轨要涨价,原先没有市场化。在体制转轨过程当中,原来没有进入市场交易的这些要素也要进行改革,也需要货币。第三个就是我们中国金融市场现在发展速度很快,要考虑到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速特别是货币增速不能满足这个需要,没有13%到14%,假设是11%甚至是10%,会怎么样呢?一定会导致通货紧缩经济严重下滑,失业率社会不稳定,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个广义货币13%到14%是合适的,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 |
关键词: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