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门票经济关键在产业转型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02 09:0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国家发改委日前部署要求全国1200余家景区门票价格在“五一”期间实行优惠,其中,5A级景区达到60家,整体降价幅度为20%左右,这对普通游客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不过,据媒体报道,一些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个别景区对优惠政策执行不积极,甚至采取“阳奉阴违”的措施规避,比如将价格优惠时段放在了节假日之前或之后,导致在假期出游的消费者难以享受到优惠;二是不少景区在年初大幅度提高了票价,即使执行20%的降幅,打折后的价格仍然高出提价之前;三是很多著名景区例如八达岭长城等都不在降价之列。

  监管部门与景区之间的博弈、以及游客的抱怨,凸显了我国旅游产业链条中,景区对门票经济的依赖过重,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艰巨性。发改委此次对门票实行“限价令”,一方面是为了遏制一些景区在假日期间乱涨价,维护游客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传递出监管部门有意引导景区要加快旅游产品和结构的调整,逐渐摆脱对门票的过分依赖。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景区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初始阶段,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幅度降低门票价格的话,恐怕景区的收入也要锐减,这也是它们为何不愿意执行降价通知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具有公共属性的景区的财政投入极为有限,景区不仅需要门票收入支付维护和管理费用,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也借助门票收入充实财政收入,这是导致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协助景区“涨价”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些既不是抵制执行降价政策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消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借口。

  从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景区应该逐渐增加旅游综合收入,降低门票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实现由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如果老是盯着门票不放,很可能使产业走入发展的“死胡同”。这就要求景区管理者要敢于创新,逐步降低门票价格,从吃、住、行、购、娱等其他相关产业中寻找到新的收入增长点。比如,杭州西湖从2002年开始逐步免除过个景点的门票之后,在其他业态收入的快速增长支撑下,10年来旅游总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倒增长了3.7倍,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节假日门票降价已经为旅游业的转型发出了信号,但这还远远不够。当前,要想摆脱门票经济,至少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攻坚:一是地方主管部门要转变发展思维,坚持景区公益性优先的发展理念,减少“揽金”冲动,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二是景区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创新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逐步摆脱“门票依赖症”,走出一条“靠人气带动消费”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三是要加大政府监管和引导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即将于今年10月份施行的旅游法的执行力度,尽快形成完善的门票价格和审定制度,对景区擅自涨价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和问责;四是出台一系列的财税配套措施,支持旅游业做强做大。(阮修星)

关键词:门票|经济|转型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