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最后一公里"难行 无章可循难倒地方官民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22 15:4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编者按:民营银行这块诱人的金字招牌,民营资本自然不想错失,申办民营银行的民企蜂拥而入,仿佛“银行梦”已触手可及。然而,从梦想到现实,民营银行“最后一公里”有多难行?证券时报记者日前实地走访温州,采访了当地政府部门、金融专家和正在筹办民营银行的企业家们,试图探究这一地区民企筹办银行所遇到的困难及其成因。

  千呼万唤之下,民营银行成立的脚步越来越近。今年7月以来,中国政府已至少四次明确表示将探索设立民资发起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不断释放的改革信号再次点燃了民企的“银行梦”。

  无章可循难倒地方官民

  在民资活跃的温州,正在为银行牌照奔波的温商大有人在。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称:“温商对办银行有一个情结,新旧36条的出台、温州金改的启动,都有温商在忙着筹建银行,但最终无一成功。这一次‘金十条’出台,大家的心又热起来了。就个人了解,目前温州约有10个团体正在筹划申办民营银行。”

  在探索设立民营银行的路上,温州曾做过多次尝试。上世纪80年代,温商创办了全国首家私人股份制“民间银行”。在过去十年,温商又先后递交了筹建建华银行、华侨银行等申报材料,但最终都未如愿。周德文说:“目前,企业家们积极性挺高,但忙一阵子下来,大家还是不知道怎么办,像猜谜一样。”

  正如上述周德文所言,虽说民企的银行梦再起,但却受困于没有细则。其中,温州一家小贷公司负责人就对记者称,“搞民营银行,我们确实有想法,但问题是现在细则没出台,怎么搞我们不知道。像民营企业是直接发起设立的,不同于设立村镇银行”。

  实际上,难倒的不仅是意向申办方,也包括地方金融机构。在浙江省银监局,因为没有具体细则,申报流程怎么走,向谁递交申请材料,该局尚未作出任何安排。

  尽管无章可循,但为了赶上民营银行头班车,温州方面已在积极准备。他们的做法是海选,即由温州金融办牵头,联合央行温州支行和温州工信委,按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依据设立村镇银行的标准,为满足条件的企业建立一个项目库。对于为何如此准备,他们的说法是“等细则,先准备”。

  “目前,入选项目库的企业有几十家,在民营银行申办中,这些备选企业机会均等,信息共享。”温州金融办综合处副处长刘逍告诉记者。对于这些入选项目库中的预备军,温州金融办目前处于保密阶段。他们的苦衷是,“万一媒体在报道时点出其中一两家企业名称,那么其他企业就会有想法,会以为地方政府有偏袒”。

  “现在外界往往把视线聚焦在申报材料有没有上报,其实这一点用处也没有,细则都还没出,谁知道按怎样的标准筹办,递交材料能有什么用。所以,现在温州的做法只能是积极准备。”刘逍如是说。

  对于市场期待的细则,国内知名金融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却告诉记者,从制度层面来说,目前设立民营银行不存在制度上的阻碍,说到底,民营银行也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法》的制度也适应于民营银行。所以,银监会不可能为设立民营银行还单独出台一份管理条例。

  风险兜底考验各方智慧

  风险兜底,是设立民营银行第二个难题。记者采访显示,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配套制度缺失,正在影响着地方官民对申办民营银行的态度。

  “现在,大家都说办银行,而且还希望尽快颁发牌照。但是企业都以赚钱为目的,万一出了风险,破产倒闭怎么办?难道政府来埋单?”对于目前民营银行的申办潮,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于谦对记者如是说。

  在金融业专家郭田勇看来,目前市场普遍对设立民营银行有几大担忧,一是担心民营企业家不懂银行;二是担心民营银行出现利益输送,搞关联交易;三是担心民营资本没办好银行卷钱外逃。但他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监管和内部治理予以解决,不应该成为民资入场的障碍。

  台湾银行业民营化的改革,被视为国内金融行业改革的重要参考。去年温州金改启动之初,温州市金融办曾派出学习小组去台湾取经。虽然此行未能圆温商银行梦,但他们进一步意识到,设立民营银行需要配套制度做保障。

  上世纪90年代,台湾银行业进行民营化改革,并于1990年正式受理民营银行的申请。当时,台湾企业界进入金融行业的意愿非常高,一下子就涌上来19家申请单位。但台湾金融当局只砍掉了4家,第二年又批准了1家。然而,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让人们意识到,台湾企业界对办银行过度乐观,再加上台湾在开放民营银行过程中,没有能够及时制订金融市场准入规则和退出机制,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金融震荡。

  台湾民营银行改革的教训,对现在内地呼声颇高的民营银行试点来说,无疑是一个启示。对比而言,目前国内银行体系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迟迟没有落地的存款保险制度,被很多人视为是国内民企设立银行的最大障碍。

  华峰小贷公司高级顾问陈寿清对记者称,如果搞民营银行,肯定是要先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从国内外情况来看,曾多次发生金融机构因为经营不善遭挤兑,最终关门倒闭。万一民营银行倒闭了,难道要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埋单,这显然不可能。所以民企办银行要谨慎,不能乱来。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都出事了,难道中国的民营银行就不会出事?在没有配套机制的背景下谈设立民营银行,存款人的利益如何保障?”在温州市金融办看来,监管层关于风险兜底的说法,在考验各方的智慧。

  试点可期开闸难料

  虽然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但相关探索早就开始了。

  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随后,1997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和筹建全国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机构;央行《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指出,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基成熟;今年9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求是》杂志上表示,目前各项金融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同时存款保险制度、风险处置和银行退出机制等也在酝酿中。

  不难看出,从开始探索,到最近一次高层表态,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已走过了30年,至于何时推出,依旧没有时间表。也就是说,如果决策层把存款保险制度视为设立民营银行的前提,那么该制度的制定可能涉及银监会及保监会,情况复杂,时间难以预料。

  面对我国设立民营银行缺少配套机制的尴尬,周德文则称,现有的民生银行、泰隆银行、稠州银行等民营银行,也是在缺少配套制度的环境下生存,而且还发展得很好。所以,不应把民营银行妖魔化。

  据了解,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城市信用社发展迅猛,数量曾超过5000多家,其中就包括一些民资控制的信用社。但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信用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这些信用社或重组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或撤销关闭、或改制为农村信用联社。在当时的整改中,一些小城市的信用社却不在整编范围内,浙江台州的泰隆银行以及义乌的稠州银行,就是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营银行。

  “对于设立民营银行,两届政府两任总理反复表态。如果还要等到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再谈民营银行,那恐怕黄花菜都凉了。”周德文对记者称,此次释放改革的信号点燃了民企的银行梦,但如果因为配套措施不完善而搁浅,势必会打击民众对改革的期待。

  实际上,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是否是试点设立民营银行的前提,外界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同样是美国次贷危机,专家和学者还给出了另一种解读:美国次贷危机时,一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最终还是被政府的紧急融资所救活,中国政府在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时,该救哪些银行、又不救助哪些银行?

  资料显示,在次贷危机时,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曾陷入赤字危机。2009年11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称用于保护美国储户存款的担保基金余额第三季度缩水至负82亿美元。不得已之下,美国政府紧急输血45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即便有存款保险制度做保障,在金融危机面前,储户的存款也同样有风险。

  郭田勇对记者表示,在国内金融行业改革中,可以在试点的时候,同时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二者不矛盾。预计今年年底期间,应该有1~2家民营银行的牌照获批试点。而银监会正式开闸接受大批企业的申请,只有在制度完善后才有可能。同时,他强调,银行牌照不是哪家企业随便想拿就能拿到,只可能是那些极少数非常优秀的企业才能如愿。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只是设立1~2家,形式上看是突破了,但肯定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开民营银行,还得要靠制度做保障。所以迫切需要尽快完善国内银行体系的配套制度。

关键词:民营银行,民营资本,银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杨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