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市场鱼龙混杂购买需谨慎 自创概念虚假宣传
(资料图片) □本报见习记者王春 本报通讯员沈雁连成 黄金珠宝玉石不仅象征富贵典雅,更是备受投资人士青睐。但随着市民对黄金珠宝知识的日益丰富,相关投诉也在不断增长,今年上半年,浙江首饰类商品投诉326件,同比上升15.6%。 浙江省消保委近日对省内流通领域各大商场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黄金珠宝玉石市场存在以假充真、虚假优惠,虚假宣传等诸多问题;而浙江省工商部门更是在抽检中发现,超半数商品标识不合格,甚至如中国黄金、金六福等知名品牌也上了黑榜。 珠宝玉石以假充真实难辨别 一枚小小的黄色大理石,经过简单的加工,放在柜台上打上黄玉的名号出售,动辄几千、上万元,在高额收益的催使下,石头纷纷改名。 市民老李是一个古玩收藏爱好者,每天饭后喜欢到附近逛逛。前不久,他在浙江省杭州市吴山广场的一家古玩店淘到一颗鸭蛋大小的“夜明珠”,与店主好说歹说,最终以两万余元价格成交,他感觉捡了个大便宜。 一次聚会,老李兴冲冲地讲起自己的“慧眼识珠”,朋友却立马提出了质疑,真正的夜明珠会这么便宜吗? 为了验证真伪,他带着这颗“夜明珠”去杭州市质量技术监测检测院黄金珠宝质检中心检测,结果显示,这件所谓的“夜明珠”其实真身只是一件手工玻璃制品,价值仅20元左右。 检测中心专业人士透露,现在的珠宝玉器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大有存在,商户用合成珠宝玉石冒充同类天然珠宝玉石,如用石榴石冒充天然红宝石,合成祖母绿冒充天然祖母绿,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等。 在浙江消保委的调查中,发现一家商户以50至300元不等的价格售卖玛瑙手镯、蓝田玉手镯、云南翡翠玉挂坠等,一起随访的业内人士初步判断均为假货。 以次充好往往充斥在一些非品牌的市场经营户中,然而当前这种现象却有向品牌商户蔓延的趋势。在台州市椒江金老爷珠宝商行销售的一款标称商标为“中国黄金”金Au750锆石戒指,以人工宝石“合成立方氧化锆”冒称天然宝石“锆石”,涉嫌以假充真。 金饰名称自创概念虚假宣传 除了品类上以假充真,很多珠宝商家还做足了成分上的文章,甚至构成欺诈。市民小蒋去年8月以5.7万余元在一直销场所购买一颗1.058克拉、颜色H级的钻石,但经省级检测站鉴定,净度实为低等级的P级。 在一家珠宝城内,商家以“万纯金”为卖点,宣传中有“中国黄金饰品纯度第一家,无焊料技术倡导者”等表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关注。 究竟有没有万纯金? 对此,浙江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叶元春解释说,根据现行《首饰贵金属纯度规定及命名办法》,金含量达到99%可称之为足金,达到99.9%称之为千足金,但没有万足金、万纯金、高纯金等命名方法。 金华市民老王也是一名收藏家,他通过电视购物方式订购了号称“北京中金收藏有限公司”的收藏品金表3只,《收藏证书》称“以航天材料钛合金为主体原料,表面镀纯金”“表外壳由18K玫瑰纯金整体铸造”。 快递员小张送货上门后,老王付清货款,但总感觉不太踏实,就将自己的收藏品送去检验,检验结论是“对手表黄色部分进行检验,为非金非银”。 老王这下得知自己被骗上当受骗,立即向消保委、工商部门投诉,经过近8个小时的询问核查、向卖家进行政策宣传教育,最终卖家同意退还货款并支付检验费。 饰品标识缺失售后服务缺位 买翡翠珠宝的时候,商家拿出一张鉴定证书,可以为翡翠珠宝的保真度大大加分。但是,浙江消保委在抽查杭州几家大型珠宝玉石商城时却发现,很多商家不提供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甚至有商户直接开价每张8元另行出售鉴定证书;非品牌商户销售的非镶嵌类珠宝玉石饰品中半数以上货品无标识或标签标识不符合浙江省相关规定要求,存在标识内容不全、标注不规范或标识错误的情况。 浙江省工商局近期抽取了23家经销单位销售的92批次商品中,批次合格率仅为47.83%,不合格的品牌有周六福、南亚、尚城珠宝、中国黄金、卡地亚等。 “黄金珠宝玉石的标识标注有别于普通商品,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吴国升介绍,通过消费调查,揭示出其背后存在的行业经营管理模式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售后服务缺位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浙江消保委工作人员曾以消费者身份,以项链断裂为由,逐一拨打30家珠宝品牌商包含省内及省外的珠宝品牌和国际知名珠宝品牌的售后电话。调查结果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有20%的品牌没有公示售后服务电话;13.3%的售后电话无人接听;另有10%的品牌表示只提供收费维修,无论什么原因导致项链断裂维修都需要收费。 对于上述情况,工商部门提醒,购买珠宝时应询问并索要详细的售后服务政策,保留购买凭证,日后如遇到维权困境,应及时与工商、消协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
关键词:夜明珠,珠宝玉石,珠宝品牌,虚假宣传,珠宝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