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准入壁垒:阿里巴巴“抢银行”
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就在每个公民的脚下。南方周末记录了一些探索者的故事,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坚持推动对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改革。 新技术成为阿里巴巴撬开金融业封闭大门的武器,但阿里巴巴依然走得小心翼翼。 三年前,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阿里将改变银行”,引来一阵讪笑。但2012年9月,马云在“网商大会”上抛出“平台、金融、数据”三部曲,并将阿里金融定位为未来5年到8年“支撑整个未来”的业务,这一次已经无人小觑。 两年来,尽管没有银行牌照,阿里小额贷款简单重复着一个动作,给微小企业贷款。很快,它开始令这个领域的霸主胆寒。 相比业界佼佼者——从2005年便致力于小微贷款的包商银行,阿里小贷公司只用了短短两年,贷款总额已经接近包商银行7年贷款总额的80%。 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小贷累计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总计260亿元的融资服务,日均完成贷款近10000笔,平均每笔贷款额度7000元,不良率0.9%,远低于银行抵押类贷款产品1.7%左右的坏账率。 阿里金融的开疆辟土,让致力于小微贷款的中小银行及城商行惊呼“狼来了”。民生银行、包商银行等甚至牵头成立“亚洲金融联盟”,共同建立电商务平台,与新兴金融体分庭抗礼。 只做100万以下客户 对于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向来是既爱又恨。这是块好吃的肥肉,下口却并不容易。 主要难题是中小企业的信用数据、发展状况和偿还能力很难评判,银行不得不采取人海战术进行信贷审查,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居高不下。对银行来说,这门生意不划算。 于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微企业今天仍被银行拒之门外,看看各家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定义,“小企业为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下、申请贷款金额在1000万元之内的贷款。”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基本上被直接判定死刑,即便对满足条件的企业,都必须提供担保(需要小企业互相担保、专业担保公司担保或财产抵押)。 而资金的另一端,是融资极度饥渴的小微企业。根据阿里巴巴平台调研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融资需求在50万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万以下的约占87.3%,而200万以下的融资需求则永远是传统金融的短板。 在阿里金融,超过99%的信贷资源投放到单户50万元以下客户群体。在他们将近13万家的小企业客户中,丁洋是其中的典型。 2009年,还在义乌工商学院读书的丁洋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经营打底裤和保暖贴等,如今已经做到了双皇冠。 2011年4月,丁洋把一个产品推上了淘宝聚划算,几万元的单子让他兴奋不已。但此时,他发现,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进货。 从其他商户那里口耳相传,他听说了淘宝小贷,丁在申请当天就获得了从阿里贷的5万元贷款,日利息0.06%,贷款周期半年。丁说:“不用实物抵押,只要有订单就能贷到款。像我这样没房没车的也能贷。” 半年后,丁用这笔钱搬了一个更大的仓库。 阿里金融无需抵押,网商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贷款;网上申请,平均7个工作日就能拿到;按日计息,随借随还……句句撩动着小微企业的神经。 这种彻底颠覆银行对于担保和抵押依赖的模式,正是阿里金融的特点之一。 一个阿里巴巴的会员申请贷款时,需要提供以下材料:企业近一年的销售总额、经营成本、净利润率、库存量、总资产、总负债、应收账款等财务数据。以及其在阿里、淘宝订单占年销售总额的比率,前两大下游客户的合作时间和所占销售额比率等详细信息。相形之下,天猫和淘宝卖家申请贷款会更为简单。 根据客户来源的平台不同,两种贷款产品在阿里小贷公司并存,一种是B2C(商家对客户)平台,即为淘宝和天猫的客户提供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这种产品又叫做“淘宝小贷”,通常金额较小,最低的一笔贷款不过几百元,但它又是最解燃眉之急的贷款,审查快捷,通过后贷款会即时打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 其中,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贷款周期30日,日利率0.05%,折合年利18.25%;信用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贷款周期6个月,日利率0.06%,折合年利21.9%。 另一种是为B2B(商业对商业)平台客户,即为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企业客户提供的信用贷款,即“阿里小贷”。对于这类客户,阿里小贷公司的门槛为5万元到100万元,期限一般为一年,日利率在0.05%至0.06%之间。 为了鼓励客户提早还款,阿里小贷采用按日计息的利息结算方式。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小微企业可以随用随借、随借随还。 用数据点金 阿里巴巴B2B已运行12年,中国共有中小企业4200万家,其中有3700万家在阿里巴巴上面做生意,阿里拥有这些企业的信用记录。 3700万家企业的各种记录,串成了企业的行为分析,再转化为信用数据,数据还是那些数据,但只要积聚起来,就能产生惊人的力量。 在阿里金融的运行中,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所有的数据都是金融平台开放。这些数据包括客户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同谁做生意、商品数量的变化等等。随后,评级系统会分析小微业主的阿里巴巴平台认证与注册信息、留下的痕迹、贸易平台表现,如登录管理、广告投放、社区行为等。 阿里金融利用这些数据对客户的历史交易流水进行分析和定量,判断客户真实的信用状况。 接下来,还要进行客户交互行为分析,如顾客的收藏、反馈、评价情况等。所有信息最终会进入数据库进行定量,并将数值输入网络行为评分模型,从而对小微客户进行评级。 而在放贷之后,阿里小贷则通过支付宝等渠道监控现金流,使其对企业的真实财务数据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商户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一旦出现违约风险,也可以通过支付宝随时掐住客户的现金流。 数据浇灌了金融的发展,使得贷款的流水线操作产生裂变,这种纯“线上”贷款模式,极大降低了放贷成本。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金融负责人胡晓明“毫不谦虚”地说:“我们单笔信贷成本在2.3元,但是银行的经营成本可能在2000元左右。” 相比之下,国内众多银行的信贷工厂模式,不过是将贷款流程各环节的人员集中起来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不仅如此,阿里金融已经开始对它的主体业务产生了良性互动,依靠电子商务平台给信贷业务提供足够的贷款条件信息,为信贷业务提供后台基础。对于融资困难的中小微型企业来说,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业务足以吸引其进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 |
关键词:阿里巴巴,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