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顾客成消费市场新势力 男女消费模式大不同
“老婆,以后花钱买东西这种粗活,还是让我来干吧!” “老公,谁做饭,谁话事,要不以后你煮饭?” 在逛商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男女平等”这回事。无论五层还是七层的百货商店,起码有两层是女士服饰,鞋包专区女款占去大半壁江山,男款品牌通常只有寥寥几个并且缩在一个角落。不过,这种状况有可能要发生变化了。有美国零售业趋势调查报告指出,男性在消费者群体中地位明显上升,消费市场也因为这个趋势陆续作出调整。爱购记者回探国内市场,发现不少品牌也在积极开拓男性消费市场,市面上悄然出现了“男士商场”、“男士专柜”。 在美国,“家庭主夫”成为消费新势力 去年圣诞节期间,媒体咨询公司Brand Programming Network(简称“BPN”)发表的“2013年零售业趋势”调查报告中,指出由于美国经济低迷、就业形势严峻等原因,男性负责“赚钱养家”的传统角色退化,越来越多的男人出于现实需要或自愿选择,成为照看孩子和家务活的主要承担者,并主宰家庭采购事务,成为“首席采购官”。根据调查,目前40%的美国男人是家中购买食物和日用品的主力;44%的男人与妻子平均分担家居保洁任务;更有86%的男人赞同“男人应该为家庭正常运转承担必要责任”的观点,而这些责任包括购买节日礼物。 男性在消费者群体中地位明显上升,不仅玩具商,各大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纷纷调整过去主要针对家庭主妇的营销策略,开始花工夫研究如何吸引男性消费者的目光。著名的女孩玩具“芭比娃娃”在2012年底推出全新积木系列,利用类似“乐高”积木的彩色板块搭建各种建筑。问世50多年来,“芭比”一向以各种美衣华服和时髦造型抓住小女孩的心,这次却做起盖房子的“粗活”。芭比娃娃制造商美泰公司回应,如今爸爸们承担更多家务,包括购物,在给女儿买玩具的时候,这类玩具更容易吸引爸爸的目光。 日用快消品品牌宝洁公司则发起一轮以男性为目标消费者的广告攻势,“汰渍”牌瓶装洗衣液的电视广告第一次出现男人洗衣服的画面,最新包装上是美国职业橄榄球明星德鲁·布里斯的形象,以“胜利的清新味道”为卖点吸引男性消费者。美国百货业巨头西尔斯公司从去年底开始调整旗下商场的专柜设置顺序,比如把玩具专柜设在工作服专柜旁边等;一些连锁超市,包括塔吉特和沃尔玛,正在考虑打造所谓“男士通道”,有的超市还把每行货架尽头的展示柜台都放上男人平时爱买的东西,如啤酒、辣酱、电池、牛肉干和炸玉米片等,以迎合男性顾客的喜好。 在国内,男性消费市场“还年轻” 虽说国内零售业遭遇“寒冬”,世界500强的企业也不断有裁员消息传出,但国内家庭还没有出现像美国家庭那样明显的转变。一些日用品、护肤品品牌商透露,他们从几年前就开始注重男性消费者市场,男性顾客群的年龄层都是比较年轻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不过婚后男性确实更多参与到家庭消费决策中。 去年年底,德国厨房用品双立人进行全国巡回庆祝活动,该品牌城市经理文小姐介绍,他们的顾客不再只有女性,更多的是夫妇、情侣,购买的最后决策者也不一定是女性,而是“谁做饭,谁话事”。 去年连续在广州开设多家分店的百佳超市里,商品排列更为紧凑、商品类别在货架上整齐排列,在爱购记者随机采访之中,不少女性消费者表示不太习惯,男性消费者则觉得简单明了,“找起东西来很方便”。记者还发现,在粮油食品区、家电区选购的顾客以中年男性为主,女性消费者更关注优惠较大的生鲜、零食等商品。 早在几年前,各大国际化妆品牌已经开始开拓中国男性消费市场。最早发力的是花王旗下的碧柔,然后是拜尔斯道夫的妮维雅。近年来,欧莱雅强势进入,在2011年男性护理产品已占据了其中国业务超过了23%,资生堂、兰芝、玉兰油、卡尼尔等原来的女性品牌亦开始发力,纷纷推出男士系列产品,本来以女性个人用品为主的屈臣氏在2009年就设立了男士专柜。今年1月正式进驻广州天河城的科颜氏专卖店里,男性系列产品有自己的专柜,整体包装与其他女性产品截然不同。有护肤品行业人士透露,与发展成熟的女性护理用品市场相比,国内的男性消费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传统印象中,男性对3C产品关注度更高,上网消费会是男性占主导地位。我们从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报告》中得到意外的答案。报告显示,男性在网上消费婚前婚后有很大差异,47.8%的未婚男性认为自己才是网上消费决策的主导者,但近七成已婚男性网上支付密码都是由老婆掌管的,71.9%的已婚女性认为自己才是家庭网上消费的决策主导者。
|
关键词:消费市场|新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