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领跌 3月份CPI重回“2”时代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1%,较前月涨幅明显缩小。鲜菜、猪肉等食品价格的回落成为当月CPI重回“2”时代的主要原因。市场预测,尽管中长期仍有一些通胀因素存在,但我国今年物价水平仍将保持温和。专家认为,通过对消费者、供给者的补贴和指导调控“民生标准”,将让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菜价“唱主角”CPI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菜价在当月的CPI变化中唱了“主角”。从同比变动看,鲜菜价格下降10.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7个百分点。从环比变动看,鲜菜价格环比下降13.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49个百分点。 曾一度让老百姓无奈的猪肉价格近期也“得瑟”不起来了。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9.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31个百分点。商务部9日亦发布数据称,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第七周下降,猪肉价格更是七周累计回落12.2%。 蛋类等食品价格的回落也较明显。上海市广元路菜市场禽蛋摊贩崔小哲说:“春节过后,附近居民对鸡蛋的需求高峰就算过了,目前鸡蛋价格稳定,供应也很充足。”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目前鸡蛋价格已低于2012年11月上旬水平。 非食品价格同比环比则均有小幅上涨。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每年春节后房租价格都有调整,租金上涨也反映在了统计数据上。3月份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7%;环比方面,居住类价格也上涨0.5%。 市场预计物价水平将保持温和 展望二季度,蔬菜价格将继续“偃旗息鼓”。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4月份天气变暖,从目前情况看,蔬菜主产区光照情况好,在田面积同比增加,加之北方大中城市还有部分剩余的冬春蔬菜储备,预计后期蔬菜供应充足,菜价将呈继续下行趋势。 猪肉价格走低也将持续。国家发改委公告称,受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1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明显回落。从目前情况看,当前我国生猪产能偏高,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非食品类商品价格则将继续波动:业内人士预计,居住价格方面,房租类价格会有小幅上升。衣着、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价格则将小幅波动。 多个机构预测,从一季度CPI同比涨幅为2.4%看,今年我国整体通胀水平将保持温和,物价大幅上升压力不大。但专家同时认为中长期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在国内方面,一方面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长期趋势,另一方面,资源品等其他要素价格的改革,也可能推升原材料价格,这些均构成通胀压力中的“成本因素”。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增长推动社会需求扩大,供需状况的改变也将使得消费品价格进一步走高。 在国际方面,“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则主要表现在“不确定性”上。由于最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回落,多位分析师认为今年来自外部的通胀压力将减轻。 供需均“补”调控“民生标准” 物价水平的走向影响到市场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预期。平安证券等机构预计,今年我国物价将保持在温和的水平,为调控预留下更多空间,但近期政策仍趋谨慎,这是因为从各类数据统计看我国一季度流动性较宽裕。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近期并不会有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而是以公开市场正、逆回购同时询价、均衡操作,以保持市场流动性松紧适度的稳健状态。 而“民生调控”则更兼顾到供给链两端百姓的利益。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认为,在平抑物价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工作性价比等“民生标准”的调整,让百姓享受到收入倍增、物价稳定的实惠。 今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市陆续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民生标准”。从4月1日起,上海将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从之前的1450元调整为1620元。而最低工资中不包括加班费、特殊工作环境下的津贴等规定,则是对劳动者更为人性化的保护。 另一方面,作为供给者的菜农、养殖户等方的利益也需保护,应避免价格波动引起“菜贱伤农”“猪贱伤农”。 国家发改委7日公告显示,目前猪粮比已经连续4周处于6∶1的盈亏平衡点以下,为了稳定生猪市场价格,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损害养殖户利益,缓解生猪市场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已经启动预案,开展冻猪肉收储。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等认为,增强价格监管的预见性,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基本消费品的生产、价格信息的公开化等措施可以指导种植户、养殖户合理投入,规避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据新华社上海4月9日电) PPI连续六个季度低迷 宏观政策收紧概率下降 如市场所预期,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回落至“2时代”;但与此同时,3月份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跌幅则继2月份继续下探。PPI正呈现出连续六个季度的低迷,为十年所罕有,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PPI持续低迷十年罕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持平。 “PPI呈现出连续6个季度的持续低迷,为过去十年所未有。”根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的观察,本轮PPI下跌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去年四季度虽趋于平稳,但并未出现像样反弹。截至目前PPI已经持续6个季度低迷,较2011年9月的高点下跌3.3%。与上一轮PPI下跌(2008年10月-2009年3月)相比,本轮跌幅虽然较小,但持续时间之长,为过去十年所未见。 PPI亦称生产者物价指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企业经营者的原材料购买行为。如果这一指数比预期数值高,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这一指数比预期数值低,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PPI绝对水平的下跌,发生过三次,主要出现在1998年-2002年通货紧缩期间、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及2012年。 “PPI走势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工业生产增速的影响,主要反映国内的工业需求。近期PPI环比回升乏力,走势低于我们此前预期,反映当前总需求复苏动力仍然较弱。”彭文生认为。 “PPI跌幅的扩大,表明社会总需求的乏力,企业仍然困难。”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尽管于去年下半年起,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筑底回升的可喜迹象,但与2009年的反弹相比,本轮经济的回升态势要显得温和许多。“3月份数据显示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复苏,但势头较弱。”瑞银证券的一份报告认为。 企业主盈利预期不明朗 对于未来PPI的走势,中金公司的报告认为,PPI同比转正将推迟到第三季度,PPI的缓慢回升,对今年工业企业的再库存起到抑制作用。 日前发布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机构的观点。在3月份PMI分项指数中,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库存量在大幅减少,显示出在微观层面企业生产经营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企业主对盈利前景的预期仍不明朗。 PPI的持续走低,降低了宏观政策收紧的可能。有分析认为,二季度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回归中性,但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不大。 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认为,由于经济复苏较为温和、通胀压力不大、监管收紧和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近期出台新的货币和信贷紧缩措施的可能性不大。(新华) CPI中长期上行压力仍大 尽管当前在CPI构成占比较大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滑迹象,但专家分析认为,目前较低的农产品价格,很可能带来后期价格“报复性反弹”,今年的CPI走势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物价运行周期来看,去年10月份1.7%的CPI同比应该就是本轮物价运行的低点,2013年CPI同比已经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在国内需求企稳回升、猪肉价格重回上行周期、资源品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下,预计CPI同比从4月份开始将呈现缓步上升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一季度的物价形势温和可控,开局较好,为全年物价调控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随着天气的转暖,猪肉、蔬菜在最近一两个季度内价格将难以出现明显反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看也很难出现大幅上涨,加上中国经济增速总体平稳,今年物价总体上将保持温和态势,但通胀压力仍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从目前看,物价形势温和可控,但专家提醒,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可能会加大。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投资加速会加大通胀压力;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实施,也会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此外,食品价格可能会因为恶劣天气而存在不确定因素,天然气、水等资源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可能都会加大中国通胀压力。 从长远看,中国的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王军认为,当前中国人口红利已经出现拐点,劳动力价格将持续上涨。此外,资源价格上涨也是大势所趋,环境成本也会不断攀升。中国已经进入了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阶段,不过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是持续缓慢释放的,只要措施得当可以避免价格猛涨,而且可以推进产业升级。 (辛华) |
关键词:CPI|2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