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可能会超出想象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14 15:5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

  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闭幕,当天发布的全会公报引发中外媒体第一时间关注和解读。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最大亮点。会后,各部门将积极落实推进。那么,已经停滞一年的新股发行是否将重启?会采取什么方式?三中全会会否是一把金钥匙,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和困惑?对此,上海证券报第一时间专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华生。

  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可能会超出想象

  现在一般谈改革,误认为只要是改革,就是力度越大越好,而不论是假改革还是乱改革,这其实是很大误区。

  任何改革都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在中国证券市场股价结构性扭曲还很严重的情况下,一下子把门打得很开,大力度推进市场化,实行所谓新股发行注册制,那么市场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很强烈,会有大的折腾和动荡。

  上海证券报: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也是“基础性作用”。这次提法是“决定性作用”,比过去都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那么,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将会是怎样?

  华生: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可以看出,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显然,在会议以后,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力度会更大,可能会超出大家的想象,主要是跟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关。

  新股发行停滞一年了,这是证券市场并不正常的现象。有人说这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新股停发时间最长的,我没统计过。证券市场作为正常的市场,应该有死有生,有进有出。但我们这个市场很不正常,这一年来也没有死的,也没有生的;没有新发行上市的,也没有退市退出的。

  应该说证监会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上做了很多探索,也有过很多折腾,我也参与过其中并提出很多意见,也提了很多批评意见。一个多月前,证监会拿出最新的新股发行方案征求意见。说实话,我是表示了不同看法的。

  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这涉及我们对改革的理解,现在一般谈改革,误认为只要是改革,就是力度越大越好,而不论是假改革还是乱改革,这其实是很大误区。就像医生治病一样,有病不医肯定误大事,但庸医乱开方子,也会把人治坏甚至治死。改革也是这样,实际上,改革是该改的地方要大胆地改,要克服各方阻力。但在自己都没看清楚的地方,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都缺乏严密论证的时候,如果乱改,损失可能会更大。

  证券市场方面,新股发行的方案确实是市场化的,是新体制下政府干预力度减小,让市场去做选择。从方向上看,是正确的。但是,任何改革都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中国证券市场现在是一个高度扭曲的市场,尤其是在今天股价结构性扭曲还很严重的情况下,一下子把门打得很开,就会泥沙俱下。

  比如,我们现行的一系列政策中有很多是鼓励资产重组的,使得垃圾股价格炒得很高,借壳成为时髦。这使得整个中小盘股票价格都下不来,造成证券市场结构严重扭曲。上市要求的显性门槛又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大力度推进市场化,实行所谓新股发行注册制,那么,市场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很强烈,会有大的折腾和动荡。

  上海证券报:我看您在今年9月份微博上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善意劝告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

  华生:是的。9月下旬时,我在微博上说“用泡沫化发行挤泡沫,乱局动荡难免,投资者当思避险”。10月底股市有了一定幅度下跌后,很多网友又要我谈谈股市。无奈我又在微博上回复说,对股市我很少发言是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我也不知道市场会怎么走,所以这些年只是在像2001年、2005年、2007年那样股市很不正常时才敢发表意见。这次之所以对新股发行改革发表意见,就是担心如果不讲规律地蛮干,会导致“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新股发行注册制,这个讨论和提法已经有段时间了,但很多人对于注册制并没有真正理解。注册制到底是什么?美国实施的就是注册制?如果美国是注册制的话,每年新发行400家企业,退出400家企业,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搞?这种方式是否适合中国?能不能这样搞?如果只是打开发行大门,不放手退出,那么,这个市场肯定会失调。

  如果我们也搞大上大下,那么中国的法治环境是不是合适?如果中国每年出现几百家退市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生态环境就会有重大变化,我们的监管者、中介机构和广大投资者有这个准备吗?

  其实,关于注册制,我在《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一书中就分析过。什么是注册制?大学生入学是需要注册后才能上学的,但不能说中国大学是注册制,中国大学是高考分数录取制。因此,你说中国大学注册制就会是一个误导性很大的说法。

  反过来,如果在美国上市特别容易,还会出现许多中国民营企业甚至到美国场外市场借壳上市的现象吗?直接上主板就可以。场内都是注册制,还费那么大劲干什么?

  目前我们的新股发行方案,改革步子本来就已经非常大了。现在三中全会又提出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新股发行在市场化体制下重启又准备了很长时间,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在各种力量推动下,很快过渡到低门槛的注册制新股发行制度,会使得证券市场成为三中全会后,市场化步子最大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大不一定等于好,大不等于蛮干,关键还是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使得方案更加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事情最怕的就是反复折腾

  改革最忌讳的是开始没想清楚,步子就迈得特别大,出现了问题,又退回来,就像当年国有股减持一样,这样政府的威信、市场和投资者的损失就都会很大。

  上海证券报:您对土地问题一直有独到看法,前不久发表在本报的《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在各界影响很大。证券市场和土地问题,在改革方面有什么共性?

  华生:我认为证券市场是一个典型。我反复强调,有些时候,不是说步子大就对。如土地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好像让农民增加一个权利,可以卖地卖房子,这就好了。当然,资本很愿意的,很多城里面的人等着下乡置业。但试想,农民若在城里不能安居,又把乡下土地和房子卖了,他住哪里?改革不能顾头不顾腚。不是任何改革都越激进越好。这是土地的情况。

  证券市场也是这种情况,大踏步地市场化,像新股发行注册制,而不考虑所有条件是否配套成熟,一旦强行推动,证券市场的波动就会特别大。改革最忌讳的是开始没想清楚,步子就迈得特别大,出现了问题,又退回来,就像当年国有股减持一样,这样政府的威信、市场和投资者的损失就都会很大。

  事情最怕的就是反复折腾。国有股减持为什么退回来,就是一开始对于困难估计不足,认为没有问题。后来市场反应非常剧烈,各方面意见反映出来,发现国有股减持这事情没那么简单,又退回来。最后损失的是谁?当然还是市场参与者。

  我担心的是,有的地方不改革,是因为缺乏勇气,利益掣肘;有的地方乱改革,是缺乏智慧的蛮干。证券市场也是如此,毫无疑问,解决新股发行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三中全会后不可能一直这样拖下去不发新股。那么,按照什么样的方法重启,改革的方向是不是自己还并没搞清的注册制?在注册制的含义并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这么干下去,市场只会更加动荡。

  所以,一个多月前,我就在微博上讲,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采取休克疗法是不行的。当然,有时大势所趋,无力回天,作为投资者自己就要考虑避险了。

  因此,改革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改革不能蛮干。

  不要指望三中全会把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回答了

  从现在看,这次三中全会比较全面和平衡,这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客观地评价这次三中全会,是沿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包括小平同志的四项基本原则,平衡推进。也就是说,既保证加强国家的治理,同时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这是总的感觉和评价。

  这次三中全会,重要在于看是否抓住了中国在这个阶段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住了就会成为今后历史的里程碑。在我来看,今后10年甚至20年内,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只有人的城镇化才能使中国今后翻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上海证券报: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被外界赋予非常高的期待。想请您判断一下,如何从历史长河中对本届三中全会进行定位?

  华生: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公报,不是决定,公报只有几千字,真正的解读是要等到决定正式公布。从现在看,这次三中全会比较全面和平衡,这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客观地评价这次三中全会,是沿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包括小平同志的四项基本原则,平衡推进。也就是说,既保证加强国家的治理,同时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这是总的感觉和评价。

  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预见全会以后,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市场化改革方面会更上一个台阶。市场从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虽然仅仅是一个用词的改变,实际上主要是宣誓了一个决心,市场要起决定性的作用,政府能够不管的能退出的都要不管和退出。

  因此,三中全会仅仅是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并不是说给出全部问题的结论。打开新的窗口进行探索,不要指望三中全会把我们所有的问题都回答了。

  上海证券报: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三中全会相比,您认为这一届三中全会处于什么地位?

  华生:客观地来看,回顾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能够为整个经济社会奠定一个大基础大变革的三中全会,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文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历程,这在历史上是无法比拟的。

  其后,有几个三中全会起了关键性、方向性的作用,包括:十二届三中全会,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只是说要转,但转成什么还不清楚。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商品经济,小平同志讲这说出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小平同志南巡以后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了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又奠定了中国十年的增长。

  这次三中全会,重要在于看是否抓住了中国在这个阶段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住了就成为今后历史的里程碑。在我来看,今后10年甚至20年内,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只有人的城镇化才能使中国今后翻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因此,回顾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发展历史,市场经济是第一个助推器,第二个助推器是世贸,第三个助推器是人的城镇化,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改革才有基点。有了这个,我们今后10年、20年的发展就有基础,中国有望实现人均一万多美元,进入发达国家,越过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户籍制度改革国家得拿出资金配套推进

  人的城镇化实现不了的第一障碍就是户籍制度,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得不首当其冲,这次三中全会肯定也会做出一些安排。这个改革不能光是口号,国家得拿出资金配套推进。否则,户籍制度改革就变成一句空话。

  上海证券报:土地流转是目前证券市场热门的题材之一。对于土地改革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华生:我刚才讲的,土地改革核心是要围绕着这几亿农民工怎么在他们就业的城市安居下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现在农村已经一步一步走向土地私有化。征人不征地,减人不减地,就是说后出生的人就没地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确权,把土地证明发给分到地的人,这就是私有化了,并且走得很快。

  但这不是问题的实质。土地私有和经济发展不是画等号的,看看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就清楚了,私有化不能保证农民进城了以后就有地方住,没地方住,就会形成贫民窟,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问题的突破是户籍制度改革,人的城镇化实现不了的第一障碍就是户籍制度,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得不首当其冲,这次三中全会肯定也会做出一些安排。但是,我关心的是,这个改革不能光是口号,国家得拿出资金配套推进。否则,户籍制度改革就变成一句空话。

  上海证券报:可以想象,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阻力。

  华生:我觉得这次三中全会应该说领导是显示了很大的决心,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我们体制内部,大家对此已经达成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

  我同意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不可以决然分开的。但是说一定要先有政治改革经济才能改,我是从来就不赞成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人的逻辑本身就不成立。这30多年中国政治体制没有根本性变化,但是我们的经济已经天翻地覆了。

  解决小产权房的关键在于不能鼓励违法

  上海证券报:您怎么看小产权房合法化之说?

  华生:我的态度非常明确,所谓小产权房合法化,这个口号是完全错误的。什么是小产权房?小产权房就是不合规,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改革到今天,跟30年前不一样了,一定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破坏了法制,改革就完了。

  因此,解决小产权房的关键在于,不能鼓励违法。而小产权房处理实际上不复杂。即让小产权房的建设者和购买者,都捞不着便宜,实事求是,妥善处理。

关键词:证券,市场化,改革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杨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