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快的烧钱大战降温 打车软件进“后补贴时代”
今年1月以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打车软件展开烧钱大战,但近日,两大软件在河北省各城市的补贴已经由之前最高的20元陆续降低至3元,打车软件烧钱大战降温已成事实。 未来,打车软件会何去何从呢? 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使命”已初步完成 近日,嘀嘀打车率先公布了“成绩单”:自今年1月10日至3月28日,77天的时间里,嘀嘀打车累计投入现金补贴14亿,用户量从2200万增至1亿,日均订单从35万单增至521.83万单。 3月22日,快的打车乘客补贴在河北省各城市降为每单3元。随即在3月23日,嘀嘀打车也宣布每单补贴3元。 业内人士认为,两家企业趋于偃旗息鼓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补贴战面临着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双重压力。打车软件致使部分人群打车难等问题也让其感到了舆论压力。另一方面,打车软件继续大量投入现金补贴的边际效应已经下降,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使命”已经初步完成。 “通过补贴大战,两家移动支付的使用量达到了每天几百万单,移动支付的市场活性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也为两个巨头设置更多的O2O场景奠定了群众基础。”省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崔巍认为。 “一旦补贴停下来,打车软件的使用率肯定会下降,没有补贴的话司机利润不大,而且还要费流量,去晚了还要接到投诉。”省会石家庄的哥王师傅表示。出租车司机苏师傅说:“自从安了打车软件,手机一直在响,积极去抢单,再打电话向乘客确认,太容易分神了。” 多位司机表示,打车软件确实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也提高了司机的收益,但对行车安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旦补贴停止,支付产生的费用已经超出了软件的增收,那么继续使用打车软件就得不偿失了。 打车软件应从“拉新”变为增加用户黏性 统计数据显示,打车应用注册用户从2012年的400万增长到2013年的2160万,增长率高达440%。而据预测,2015年增长率将放缓到48.28%。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用户规模增速的放缓,打车软件的战略重点应从“拉新”转变为增加用户黏性。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彭齐曾认为,以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深厚背景,打车软件以后完全可以引入第三方商家进行合作,让这些商家来支付补贴,具体的玩法还有很多。 “补贴是为了‘拉新’,让客户使用我们的软件,以后这个过程肯定会有所转变。”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耘透露,快的未来会通过其他方式增加用户黏性,例如商城积分兑换,与淘宝合作抽红包兑换酒店优惠券、机票等。嘀嘀方面也表示,最近实现了与手机QQ的对接,新增了一个流量入口和付款渠道。 |
关键词:打车软件,烧钱,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