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盐成本居全球前列 盐业改革该何去何从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29 16: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CNSPHOTO提供

  盐业改革不能以涨价为目标。如果盐业改革没有撼动一家独大的垄断局势,反而变异成涨价的改革,则又成为一个利益集团打着改革旗号蚕食百姓利益的典型事件。

  盐业改革必须保证食盐质量安全。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政府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待加强。民以食为天,盐为百味之母,食盐的质量关乎群众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媒体报道,广州警方最近破获一起贩卖假盐案件,查获假盐13吨,截至破案时,该团伙已累计制售假盐1000余吨,该盐可能含有大量杂质和重金属,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可见盐业市场仍需要净化。

  盐业改革应严把准入关。普通百姓在购买、食用到假盐后,能够及时维护合法权益是最重要的。如果全国只有一家或几家盐业公司,则普通公众维权相对容易,只要能证明假盐是来自该公司的,其就无法逃脱相应责任。假如改革以后政策把关不严的话,可能会出现众多良莠不齐的散小公司,食用假盐的受害者很可能陷入维权无门的境地。而且食盐由于其特殊性,一般人很难辨别其是否符合标准,待食用者因身体出现病症发现系假盐的危害后,一些厂家说不定早就人去厂空了。因此,盐业改革破除垄断后,也要严把市场门槛,只准许实力较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参与生产、经营。

  无论盐业如何改革,社会公众最关心的是能否吃到放心盐,能否购买到便宜盐。任何一项改革,只有让广大群众分享到改革成果,才是一项得民心的改革,一项成功的改革。

  盐业改革,能做到质优价廉吗

  ●史洪举

  。按照国有企业的定义,其利润最终要上缴国库,属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范畴。就算再大的暴利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最终受益者仍然是全体公民。所以,只要那些食盐的利润都真正变成了国家财政资金,都用到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对其耿耿于怀了。

  说实话,就算放开食盐市场,我们也不一定就能够吃到物美价廉的食盐。从那些市场完全放开或部分放开的领域来看,消费者很多时候并不是市场化的最大受益者。将来一旦食盐市场取消国家垄断经营,是食盐降价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一个又一个财大气粗的“盐老板”的可能性大,恐怕谁都说不准。

  可见,我们与其盼望着打破食盐的垄断,倒不如立足现实,关注食盐的暴利都去哪儿了更实际。如果盐业公司的职工老总都像普通的上班族一样,只是挣着相当于社会平均收入的工资,把用于企业发展和正常开支之外的利润全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来统筹使用,那么现有的垄断利益我们能够认可。相反,如果他们也像有些垄断国企一样,大把花钱,大把发钱,有关部门就该调查调查,该处理处理了。

  市场并不是一剂万能的膏药,一贴就灵。国家垄断也不是等同于老百姓吃亏,应该完全取缔。不管是放开还是垄断,最关键的一点都是需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不让这一领域成为企业为自己牟利的工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放开食盐市场也只不过是把国企的利润转移到私企老板口袋里而已。而只要现在盐企的利润去向合理,不放开市场也无所谓。

  关注盐业暴利去哪儿了更有意义

  ●刘昌海

  要质疑的是,既然是国家专营,为什么会允许10倍乃至以上的暴利?《食盐价格管理办法》规定,食盐零售价和批发价差率应控制在20%以内,小包装成本费用利润率控制在15%以内。从出厂到百姓菜篮子,至多进行了分装包装处理,也就是说,没有产生更多的成本。而转手到超市,就增加了10倍的暴利,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价格暴利行为?既然政府文件允许批发至零售的差率应控制在20%以内,那为什么政府监管部门却放任这种暴利行为?

  食盐由大粒盐再到粉状盐再到如今的加碘盐,价格已经远远不是一元五角500克,而是渐趋高端化,而所谓的高端化,说白了是为了更多的暴利。那么,假如放开盐业国营专营而为市场化民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乱象?当下的进口盐已经卖到350克20元,开禁之后会不会出现“天价盐”现象?会不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暴利行为?政府直接监管之下的当下之盐尚且无人过问暴利行为,放开之后的盐暴利,就能放进价格的笼子里了吗?

  当然,其他商品已经不再存在国营限制,但至少在食品行业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添加剂等行为,假如在放开经营之后出现盐类的假盐有毒盐劣质盐行为,又该由谁买单?“被加碘”之后民间出现了要求改变的呼声,这才出现了非加碘盐,假盐有毒盐劣质盐,会有相关部门跟进监管吗?

 [1] [2] 下一页

关键词:盐成本,改革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商报
责任编辑:杜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