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财经频道>>保险>>保险

存款变保险 销售误导引大量投诉

http://www.hebei.com.cn 2013-02-19 08:5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寿险销售误导屡禁而不止。根据保监会统计,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共计2979个,同比增长128.1%。其中,银邮代理产生的销售误导1385个,占销售误导总投诉的46.49%。

  销售误导不仅扭曲了行业形象,更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在通胀情势下,消费者宁愿以储蓄防备风险,也不愿选择保险。2012年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40.6万亿元,而当年保费收入仅1.59万亿元。

  与此同时,隔江相望的香港却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在内地访客赴港购买的70亿港元保险中,约九成为购买个人人寿及年金类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销售误导应标本兼治,不仅要加强对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市场行为、公司治理结构几方面的监管,也要改变寿险产品千篇一律的面貌,鼓励市场主体,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经纪公司参与到产品创新中。

  销售误导引大量投诉

  销售误导不仅扭曲了行业形象,更打击了消费者对内地保险业的信心,隔江相望的香港却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本来去银行存款,结果被忽悠买了保险。”现年76岁的张女士,曾在2011年1月到银行做3万元的一年期定存,在柜台前面遇到了一位自称帮她办理存款的银行保险销售经理。该经理表示,如果在她这里办理存款,还可以给张女士一份保险,张女士欣然答应。

  销售经理给了张女士一张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分红型)表格,但张女士拿到表格一看,发现期限是6年。“我对她说,我肯定活不了6年,我身体很差的,有10多种病,不能活那么长。她说没事,这个保险跟定期是一样的,并且可以拿分红,还多一份保障。”然而,今年1月,张女士去保险公司取钱,被告知提前取钱不但没有利息,还要倒扣2000元。

  微博网友“@余胜海”则遇到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昨天我去银行办理汇兑业务,发现一位农村妇女来取她儿子给她的2万元汇款,营业员让她存下来,填了一张2万元人寿保险单给她。农妇说这存款单咋不一样呢?营业员答这是新单子,还多一份保障!我知道她被骗了,就说你们不能忽悠农民。营业员说人家愿意你管得着吗?”

  有同样遭遇的消费者还有许多,根据保监会统计,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共计2979个,同比增长128.1%。从涉及险种来看:分红险被误导最多,为1814个,占销售误导投诉的60.89%。从销售渠道上看:银邮代理1385个,占销售误导投诉的46.49%;个人代理1026个,占34.44%,银邮代理的投诉量已超过个人代理的投诉量。

  北京大童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张焘介绍,寿险的销售误导主要表现如下:夸大保险收益;故意把保险误导成存款、基金等其他理财产品;不如实告知免责条款及相关费用;代客户签字,隐瞒犹豫期、退保损失、保单期限等有关重要合同内容。“这些都是寿险销售误导的惯用手法。”

  “销售误导已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我刚上班时,请一个高中同学吃饭,他说吃饭可以,但别跟我提保险!粗放式的发展使得这个行业被严重扭曲和误解。”一家寿险巨头公司的中层说。

  销售误导不仅扭曲了行业形象,更打击了消费者对内地保险业的信心,隔江相望的香港却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据香港保监处香港长期保险业务临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前往香港购买保险的保费约70亿港元,其中,约九成为购买个人人寿及年金类产品。一名香港保险代理人介绍,赴港购买保险产品,会比在内地购买获得更高的收益,且保障范围也更广泛。

  粗放式经营难持续

  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曾在2012年年底毫不留情地说,寿险业存在“虚胖”情况,尽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

  一家外资寿险公司高管认为,销售误导与盲目的市场竞争、粗放的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各家保险公司在经营指标的考核压力下,盲目抢保费、比市场份额,很难把保护消费者利益放到应有的位置。另一方面,目前各家保险公司产品千篇一律,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保险公司要占据市场份额,却又无法为消费者供给有效的保险产品,就会催生诸多误导性销售行为。”上述高管说。

  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曾在2012年年底毫不留情地说,寿险业存在“虚胖”情况,尽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上千个产品等待报批,但是老百姓却抱怨买不到合适的寿险产品。”

  数据也证实了黄洪的说法。

  2012年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40.6万亿元,这与2012年1.59万亿元的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我国大量的住户存款中以养老、防病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体现了典型的风险保障需求。

  这些需求之所以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现实需求,有销售误导造成消费者对保险信任度下降的因素,也说明保险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尊重保险需求,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就应该重视分支机构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一家排名前三的寿险公司河南分公司总经理认为,相对于总公司而言,分支机构的触角更接近客户,建议总公司在给予分公司销售职能的同时,也给予和重视分公司信息搜集和数据采集的功能。发挥分公司的优势,研究区域市场需求,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品。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产品创新之外,更应该加强对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市场行为、公司治理结构几方面的监管。

  “首先强化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其次,加强过程性保护,完善产品备案制度,加强保险费率与产品定价的公平性审查;再次,加强现场检查工作,加大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惩戒力度,通过法律约束、媒体监督等手段提高其违规成本。”上述业内人士说。

  营销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也是销售误导的原因之一,汇丰银行亚太区保险行业首席分析师简普思认为,中国公司只是简单地通过增加营销员数量来提高新业务价值及保费,而不重视对营销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保险公司不仅应把对营销员的培训落到实处,也要完善佣金制度,改变销售佣金集中于首期支付的做法,把消费者的满意度、退保率与销售佣金挂钩,提升营销员的服务能力。”一位银行系保险公司理财经理表示。(杨晶晶)

关键词:存款|保险|销售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