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能避税避债?除非寿险保单有指定受益人
常常说购买保险可以“避税”,但实际上,当出现一定的财务状况或者债务纠纷时,只有指定了受益人的寿险保单,才能不作为遗产处理,不需要用于偿还债务。 一纸“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的文件,引发了“富人险”的投保热情。保单的避债、避税功能,成为很多保险公司推销产品的噱头,再次步入公众视野。那么,当出现一定的财务状况或者债务纠纷,保单能凭借避债避税的特质而免被追偿,这一听起来神乎其神的功能,是否真的如想象般有效? 只有寿险能避税 国际上虽然并不乏购买大额寿险保单以规避遗产税的案例,但实际上,国内遗产税开征期限并不明确,对于更多保险客户来说,购买保险产品更多是起到保全资产的作用。记者查询到,目前,国内关于保险避税的相关法律有《个人所得税法》,其中明确规定保险赔款免纳个人所得税。而这一赔款并不特指人寿保险,而是全部的保险赔款。 有保险业人士告诉记者:“在所有保险产品当中,只有寿险能够避税。因为人寿保险属于人的生命财产,不需要缴税。” 保监会《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规定,人寿保险是指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分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其设计类型分为普通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等。这意味着,不管产品是定期寿险、终身寿险或者两全保险,都属人寿保险的范畴归属,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保险公司以类似年金形式返还的产品,实际属两全保险。而其他类型的保险,如企业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只有受益金受法律保护。 保单避债注意合法性 《保险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这一条款无异于是保单避债的依据。 不过,保险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如果保险人陷入经济纠纷或涉嫌犯罪,属民法范围,只要没有证据证明其保险合同无效,或者资金来源有问题,法院是无权强制处理保单的。但如果涉及刑事犯罪,法院照样可以冻结、扣押、查封涉案人的保险。 例如,如果购买保险的资金是违法所得,触犯了刑法,这笔钱基本上会被依法追缴;在负债或公司财务恶化后投保,也会有非法转移财产的嫌疑,保险合同有被判为无效的可能;对于—些保险费来自非法途径的,法院可裁定保险公司强行退保。 此外,有保险业人士指出:“投连险和万能险的投资账户部分,甚至分红险的红利部分,基于其理财功能的存在,与保险中真正起保障功能的资金有本质区别,或许很有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会被法院追缴用来抵债。” 指定受益人才能避债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尚未开征遗产税,与其关注适用范围有限的保单避税,不如把重点放在避债上实用。 说起保单避债,最为人所熟知的案例莫过于美国安然公司创始人肯尼斯。在2001年公司申请破产之前,肯尼斯已经花费400万美元购买了多种类型的商业年金保险,根据合同约定,从2007年开始,他便可以每年从保险公司领取90万美元年金,同时成功避免了债务人的追偿抵缴要求。 对于上述现象,保险业的解释是:“客户购买人身保险后,资金从个人资产中剥离,划归到了保险公司,如果出现债务问题,依照相关法规,任何机构包括法院都不能动客户的保险。因为受益人的权利大于债权,债权人无权要求受益人以保险利益来偿还债务。” 换一种思路,这也意味着只有指定了受益人的寿险保单,才能不作为遗产处理,不需要用于偿还债务。反之,如果保单上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死亡、保单受益人为“法定”,在这种情况下,保单将不能作为避债之用,会被视为偿债资金。 |
关键词:受益人,保险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