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由同呼吸变同步走 治理雾霾成绝佳合作契机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02 08:1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整整7分14秒钟,约占央视新闻联播总时长的四分之一。2月27日的“新闻联播”用如此篇幅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前一天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习近平在会上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并强调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记者了解到,在高规格推动下,京津冀三地继去年先后签署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之后,又在各自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

  首都经济圈研究专家、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2月2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由于中央的高度重视,京津冀三地的积极性增加,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已经提速。据他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组织,京津冀三地发改委参加的首都经济圈规划已经开始编制。

  国家级“试验田”

  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一连用了五个排比句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本报记者分析称,最高领导层这样的表述的确把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提供示范和样板”以及“重大国家战略”这样的表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克强总理去年对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定义。

  事实上,领导层对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视早有显现。2013年5月,习近平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此后,习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一位接近北京市发改委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京津冀合作受到领导层如此重视非常难得。他还记得,在以前一次由北京市召开的京津冀区域合作协调会上,河北竟然只派了一个普通的官员参会。

  区域经济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开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最紧要的是编制出台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在这个时候,座谈会的召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雾霾契机

  京津冀一体化曾经被视为失败的区域经济样本;首都经济圈规划,也一直被认为是“最难编制的区域规划”。这一难题除了领导人力挽狂澜式的孜孜推动,如今也因为“同呼吸,共命运”的雾霾问题,焕发生机。

  “当下公众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治理雾霾这个社会难题。”2月28日,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要治理雾霾,必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着眼于京津冀一体化,谋求跨区域合作,群策群力。

  众所周知,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目前雾霾污染最为严重、防治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之一。面对最高领导人对雾霾问题接二连三的追问,联手治霾,三方正在达成共识。

  据报道,在今年年初京、津、冀分别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三地或画出了治霾“路线图”,或立下了除霾“军令状”,铁腕治霾政策陆续公布实施。

  多年以来,京津冀经济圈都在谈合作,甚至也开过不少动员会,但一直苦于没有找到一个最佳的合作点。“联手治理雾霾,这是一个绝佳的合作契机。”韩晓平说。

  据韩晓平介绍,华北地区的雾霾是一个长期性问题,因为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就是燃煤。据测算,中国现在一年燃约40亿吨煤,而天津一平方公里就要燃5000吨煤,河北、山东也都在2000吨煤以上。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这些地方联手走同一条路,调整能源结构,少用煤炭或不用煤炭,多用其他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韩晓平说。

  行动已经开始。去年初,各方签署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从十个方面推出一揽子计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有不少联手治霾的内容。如京津冀大气区域联防联控新机制,包括了重大环保项目的统一规划建设机制、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等内容。

  三地如何联手?

  在京津冀合作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北京,其次是天津,河北一向是最积极推动但相对弱势的一方。

  在2月26日的座谈会上,三地一把手罕见地坐在一起,就京津冀协调发展做了积极表态。北京表示:“要克服行政辖区惯性思维的束缚,自觉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

  “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在更大的区域空间和更高层面来统筹发展各地的发展,京津冀三地已经有了共识。”李国平对本报记者称。

  其中转变最大的要属北京。“最近一些年,随着北京的首都功能过度集中产生了大城市病,要想破解,必须从区域的视角去考虑,在更大的区域空间尺度上去应对功能过度集中产生的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李国平说。

  按照杨开忠的说法,原来不怎么积极的现在也开始有积极性了,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从初始阶段进入到加速发展的阶段。

  虽然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尚未出台,但三地之间已试图通过协议方式加深合作。去年3月到5月间,京津冀三地,两两之间分别签署了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涉及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产业转移和对接合作、生态环境治理等众多重要方面。

  据了解,目前效果正渐渐显现。北京与河北已经达成协议,将要疏散500万人口到周边地区。选址在北京大兴区和河北固安县之间的北京新机场,固安会承接部分北京的产业。此外,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将整体迁至河北廊坊市。

关键词:京津冀,雾霾,发展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杜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