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提前动手防钱荒 “掐点”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
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6546亿元,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延续了前几个月的下滑趋势,仅为10.9%,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5个和5.3个百分点,这同时创下了多年来的最低增速。 “资金频繁迅速的流动,并不能给实体经济带来正面效应。究其原因,同业、理财业务的大规模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一般性存款正逐渐向同业存款快速转化,居民资金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短期利益。”齐鲁证券宏观研究员杨超表示。 存款流动频繁 央行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6546亿元,同比多减55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715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621亿元。 实际上,近几年随着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每季度初居民存款出现一定程度减少已不鲜见。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月居民存款减少高达1.23万亿元,这几乎是有统计以来单月最大减少额。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与往年相比,4月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恢复,因此对于存款规模有一定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人民币存款仍然有一定的持续分流作用。另外,由于4月银行没有季末存贷比考核,银行有可能将3月的部分存款转化为银行理财,导致4月人民币存款大幅下跌。 经济导报记者比较历史同期数据发现,2011年以来4月居民存款减少额是逐年递增的。即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存款替代产品渐次丰富,每年季初从存款回流到理财等领域的资金数量越来越多。 中金近日报告称,居民有较强的提高自身存款收益的需求。目前收益率显著高于活期存款的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券商理财产品都是居民存款追逐的对象。 年中“备考”提前 “随着资金对收益差别的嗅觉越来越灵敏,目前来看已有资金被引导回存款领域。”某城商行金融市场业务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上述4月存款流失的数据更多的是反映4月上旬的资金流向,而这部分资金流动频繁,不断追逐利益最大化。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虽然距离6月底的年中考核时点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如今恰好是观察银行吸收资金成本变化比较好的起始窗口期,毕竟经过了去年6月中下旬惊心动魄的“钱荒”,商业银行对于流动性的管理已经更为重视,时间上提前启动,不少银行算准了6月30日这个时点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 导报记者翻阅理财市场数据发现,13日南昌银行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高达6.2%,与互联网金融产品集体“破5”的窘况形成鲜明对比。更耐人寻味的是,此款产品的理财期限是47天,刚好跨过6月30日。 无独有偶,江苏银行也称将于15日发行一款预期年化收益6.1%的产品,其理财期限为45天,与南昌银行“掐算”的时点不约而同。 除了理财市场正在掐时间点儿“备考”,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也露出“备考”迹象。 导报记者注意到,从近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SHIBOR值的走势来看,期限不能覆盖至6月底的短期限银行间同业资金拆放利率持续下跌,甚至低于去年同期;而期限在3个月及以上的同业资金拆放利率则始终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运行。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显示,13日,隔夜期限的Shibor值从7个交易日前的2.5%跌至2.2135%;1周期限的Shibor值在相同时间段内从4.134%跌至3.18%;2周期限的Shibor跌至3.198%;1个月期限的Shibor值从4月30日的4.6%跌至3.66%。与上述短期同业拆借利率下降相反,3个月以上期限的Shibor值长期在5%以上,并呈上涨趋势,这些同业资金也恰恰是可以帮助融资方度过6月30日时点的资金。 |
关键词:银行,钱荒,高收益,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