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棚改破解“没钱”“难迁”困局
盛夏的南昌骄阳似火,但68岁的魏金保每天总要在阳台上多站一会儿。从阴暗的棚户区搬进阳光普照的楼房,老魏难掩兴奋:“这是享了棚改的福啊!”去年7月以来,南昌启动了21个棚改“老大难”项目,以民生优先、机制创新为钥匙破解“没钱”“难迁”困局,2万多户百姓告别了“房屋小半间,抬头不见天;三世同堂住,睡觉肩靠肩”的生活。 民生优先促棚改提速 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过去十几年,南昌市老城区改造滞后于新城区建设,一是“没钱”二因“难迁”。 青云谱区十字街是一处典型的棚户区,白天走路要打手电筒,雨天屋内得撑伞。2000年以来,十字街棚改曾三“启”三落,次次因资金无着落不了了之。区委书记胡晓海说,不是不想为,实在是难为。十字街棚改后土地出让收益预计不到20亿元,而改造资金需35亿元。而区财政去年仅8亿元,靠区级财力难以填补资金缺口。 “难迁”同样制约棚改。万寿宫棚改启动了十年一直没大进展。这里曾是历史商业区,8万多平方米房屋涉及1170多户,征迁难度令人望而生畏。 2013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棚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说:“过去政府更多考虑向土地要财政,依托开发商棚改。开发商与民争利,动迁成本大的项目难以推动。现在棚改目标变了,实现路径也变了。由政府主导,优先考虑民生,哪怕是财政贴钱,也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在暗无天日之中。” 在民生优先的理念下,南昌棚改以让利于民为原则,由政府承担融资责任,多年停滞不前的项目快速推进。去年下半年以来南昌完成了万寿宫、十字街等多个棚改“老大难”项目,征迁房屋370多万平方米,今年又有450万平方米的21个棚户区列入改造计划。南昌市副市长刘建洋说:“过去一年南昌棚改的面积比以往十年还多!” 让利于民破征迁“拦路虎” 地处西湖区中心地段的象山南路沿线棚改项目征迁户达5890户,为历次棚改涉及户数最多,被称作南昌史上最难棚改项目。然而征收令尚未下达,已有六成住户签订预交房协议。到7月15日,征收决定公布不到50天,99.65%的住户签约交房。万寿宫棚改项目42天完成房屋征收、十字街棚改项目38天98%征迁户签约。 西湖区区长梅茂发说,征迁不再是拦路虎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让利于民的好政策:由征迁户集体自主选择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进行征迁价格评估;政府在评估价基础上提高20%作为征迁补偿;在规定期限内签约交房的再加20%的奖励;被征迁户只有一处房产且不足36平方米的,按36平方米予以补偿…… 不仅在征迁补偿价格上不与民争利,南昌市还拿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地块为征迁户建设安置小区。南昌市九龙湖是依高铁新站和地铁兴起的新区,安置小区就坐落在这里,周边配套学校、医院、商场。南浦路兴隆巷征迁户罗明一家到实地一看,便决定到这里安居。 在南昌,棚改是眼下群众工作的重点。西湖区区委书记周林说,全区抽调两千名干部为象山南路棚改征迁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他们寻房源、找店面、解决就业。 创新融资解“没钱”瓶颈 据初步测算,南昌五年内完成1439万平方米的棚改任务前期需投资1300亿元,扣除国家政策资金和土地出让收入,还有300亿元资金缺口。 “没钱”的瓶颈怎么打破?“我们重构了顶层设计,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区的棚改资金全部封闭放在市土地储备中心的账户上,全市统筹棚改的收支平衡。”王文涛介绍说,为了让市、区两级抛开短期收支不平衡的顾虑推进棚改,南昌设计了“单个地块不能平衡其他地块综合平衡、区内不能平衡全市平衡、近期不能平衡远期平衡”的棚改方案。以十字街棚改为例,15亿元的资金缺口由南昌市从封闭运行的棚改资金先行支付,但将来要优先从青云谱区有收益的棚改地块土地出让金中扣除。而万寿宫棚改项目的资金缺口,主要靠改造为商业街区后的税收弥补。 推进棚改资金多元化也是南昌市的改革重点,南昌明确了“1+6+X”的棚改融资模式:1代表市土地储备中心;6是6家市属国有投融资平台,参与与市政、地铁建设相关的棚改项目出资;X即社会资本,在确保控规和业态的前提下,对收支能够平衡的棚改项目规范条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目前南昌多个棚改项目引入社会资本。上海绿地集团从海外融资100亿元设立江西省棚改基金,今年已签约向象山南路棚改项目投入10亿元。 征迁户龚为群说,政府没让我们吃亏,我们也不给政府添麻烦,南昌更美是所有南昌人的愿望!(记者刘菁、沈洋) |
关键词:棚改,动迁成本,征迁,难迁,保姆式,万寿宫,开发商,土地出让,象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