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独家”专营之痛:中盐被指推高盐价阻挠改革
新京报制图/赵斌 上周一,国家发改委发布一份“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许多人误以为是“食盐专营废止”而叫好。随即中国盐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和中国盐业协会均出来辟谣,称此事是“误读”,称“食盐专营没有改变”。 乌龙事件的澄清并没有让评论停止,相反,“食盐专营”的话题持续发酵。业界纷纷质疑,非市场化的“独家”专营体制,是食盐生产者经营艰难、消费者吃盐成本高的原因,也催生出盐业公司的暴利,同时助长腐败的可能性。 一吨盐:从600元到6000元 在食盐流通环节,经过中盐及各级盐业公司经手,食盐价格翻了近10倍。 4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京客隆超市内,销售着三种食盐产品。“中盐400g绿色低钠碘盐”零售价2.8元,“中盐300g加碘低钠盐”零售价2元,以及“中盐800g京品腌制盐”2.8元。 “一小袋盐两块钱,人们可能觉得不贵,也习惯了这个价格”,食品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但实际市场上每吨算下来几乎没有4000元以下的,相比其成本,利润非常高。 目前,我国食盐由中国盐业总公司以及其旗下的各级盐业公司专营,遵循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食盐的生产、批发和储运由政府指定,价格也由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制定。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海盐厂盐民晒一吨盐,卖给食盐指定生产企业,只能拿到200到300元。生产企业加工后卖给盐业公司,每吨500到600元,盐业公司经调配供应后,卖给可销售食盐的商家每吨价格1000多元。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每吨价格超过3000元,实为暴利。 记者日前实际采访后发现,现在的情况较上述数字,有过之而无不及。 河北省某指定食盐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刘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当地盐业公司的收盐价,普通盐是每吨583元,绿色盐是每吨743元。对于她所在的企业来说,普通食盐卖这个价格其实是亏损的,绿色盐能赚一点。合算下来,利润很薄,基本没的赚。“价格是定好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盐业公司再卖出去,价格能翻好几倍”,刘女士说。 在北京市发改委网站上,对小包装食盐价格的查询结果显示,最便宜的食盐为500克复合膜装精制盐(一级),售价1元,合每吨2000元。市面上更为常见的400g低钠盐,售价为2元,合每吨5000元,500g中盐低钠盐4.4元,合每吨8800元。 在上述京客隆超市内销售的用于直接加热烹饪的绿色低钠碘盐和加碘低钠盐,计算下来,每吨的价格高达6000余元至7000元。也就是说,经过食盐专营者中盐以及各级盐业公司“倒手”后,价格最高翻了近十倍。 中宇资讯分析师安康告诉新京报记者,食盐暴利争议已久。2010年,曾有多家地方盐业公司联名上书,要求更改与中盐的利润分配比例,因为“中盐拿走的利润是生产厂家的数倍”。 据媒体报道,《食盐价格管理办法》规定,食盐零售价和批发价差率应控制在20%以内,小包装成本费用利润率控制在15%以内。 |
关键词:中盐,盐价,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