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财经频道>>银行>>银行

银行股操纵市场之辩:独奏难言阴谋论 未到恐惧时

http://www.hebei.com.cn 2013-02-11 09:0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银行调整添隐忧:三逻辑支撑上涨节后将现风格转换

  A股节前的八连阳让看涨成为市场一致预期,但周四银行股的领跌为节后走势埋下了些许隐患。尤其是此轮反弹的龙头民生银行,昨日股价大跌5.98%,跌幅和交易量均创出1949点以来的最高值。受其影响,银行、证券、保险、参股金融、资源等前期强势板块均跻身板块跌幅榜前列。沪综指在八连阳后收出一根高位吊颈线,技术指标也呈现出双重顶背离的信号,市场在逼空式上涨后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调整压力,因而节后走势存在低于预期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市场的风格转换将借此转换,反弹不会轻易结束,节后主题投资的逻辑有望成为市场主导,市场风格将由“赚指数不赚钱”向“撇开指数深挖个股”转换。

  三大逻辑支撑银行股上涨

  此轮反弹的核心主线是金融股的估值修复,在1949点以来的反弹过程中,每当股指陷入调整,都是银行股的放量上涨维系了做多热情。与前几次不同的是,本周银行股的调整显示做多资金内部分歧正在加大,银行股将由持续上升转为震荡博弈。

  从主流资金做多银行的核心逻辑而言,主要有三点:一是前两年市场对于银行股预期过度悲观,需要矫枉过正。无论是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担忧,还是对于利率市场化、巴塞尔协议新规等等,银行股的跌幅都已兑现了最悲观的预期,短期已跌无可跌。但实际数据表明,银行的实际情况不如预期那么悲观,因此存在预期修复的要求。二是银行的洼地效应,无论是与历史同期水平相比,还是与目前国际银行的估值相比,2000点附近银行市盈率仅5-6倍,但对应的利润增速超过10%;即使银行基本面不发生实质变化,预期修复的目标估值也将上移至8-10倍,回归到历史均值附近,这点空间对于大资金而言,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相比高弹性的小盘股,银行还享有巨大的垄断红利,业绩确定性强,系统风险小。三是出于政策红利的博弈,一旦市场将反弹定义为中级以上,那么必须具有明显的标杆板块,其意义和2003年底“五朵金花”的行情一致。A股中基本面确定、流动性好、具有标杆效应的板块,仅有银行股,相比之下,地产的政策预期还不够明朗。

  上涨始于金融终于影子金融

  经历过一波50%的反弹后,银行股做多的核心逻辑已基本兑现,短期要进一步上涨,必须要等待超预期因素的出现。而目前的消息面并未出现超预期的因素,通胀预期的抬头制约了银根松动的空间,同时大规模投资项目的规划也间接加重了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

  从后续推动资金的角度而言,主流资金如QFII、保险、基金对于银行股的配置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比例,进一步加仓的空间有限。而靠其他资金,显然难以推动银行股进一步上涨。2月份以来许多影子金融股的活跃就是一个信号,这说明主流资金熄火后游资也开始炒作相关个股,“上涨始于金融、终于影子金融”的定律再次出现。再对比一下做多银行的三条核心逻辑,银行的估值修复即使没有全部完成,但至少已完成了大半,洼地效应也不再明显。同时,A股的逼空反弹已经进行了10周,股指最大涨幅近500点,若继续撬动银行等权重板块加速指数上涨,很容易遭致多翻空和新增空头的夹击,反而不利于反弹行情的延续。在指数上涨动能阶段性衰竭的背景下,银行股的上涨空间当日也会有限。

  节后市场将现风格转换

  此轮反弹的演绎模式和2003年底的五朵金花类似,由权重板块撬动指数,指数涨势趋缓后个股轮动跟上。从空间上而言,2009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线大致在2500-2600点区间内;目前由于沪综指已经站上所有均线,处于多头趋势中,因此挑战上述区间的概率很大。从时间上看,沪综指已经连续反弹10周,而去年初的反弹持续时间为17周,2003年底的五朵金花行情为20周。此轮反弹的力度不会小于去年初,但也很难超过2003年底的那波,因而不必过早担忧反弹终结。节后市场的演绎更多是指数反弹空间有限、个股结构性轮动会持续。只要市场是中级反弹的性质,就逃不出“权重股完成第一阶段指数涨幅,个股轮动完成第二阶段补涨”的定律。目前金融、地产、建材等权重均已完成主升浪,因此节后个股的行情会比节前的指数行情更为精彩。

  从目前的机构反馈来看,IPO上半年重启的概率不大,证监会拟增1000亿用于台湾RQFII的消息短期提振市场情绪,短期内唯一风险点在于房产税等地产调控的政策预期。因此政策红利仍存,投资者短期重心放在结构化配置上即可。事件性机会上,一号文件已经下发,建议关注农业主题,如农药的景气复苏、农业灌溉等。此外,两会即将召开,大部制改革涉及的铁路建设等或面临契机;而新型城镇化惠及的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节能等小盘品种也会有表现机会。

关键词:银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邓光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