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2023年养老保险现缺口 2029年结余耗尽
12月23日,由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估算和预测了2010年-2050年历年的养老保险收支情况。 结果显示,如果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体系,不对退休年龄等进行调整改革,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即将收不抵支,出现资金缺口,需要动用养老金累计结余。到2050年,为了维持养老体系运转所需财政补贴占当年GDP的比例已经达到8.46%,而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4.85%,即约1/3的财政支出被用于弥补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 2029年结余消耗殆尽 目前,中国需要支付大量养老金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尤其职工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体系不完善,主要依赖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积累发放养老金。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能否稳定持续,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组对养老金缺口和隐形债务进行了多维度的衡量:一是养老金当期缺口,等于当年需要的养老金支出与养老金收支差额,若收入大于支出则体现为盈余,反之为缺口。 第二是养老金隐性负债也就是累计缺口,从一个时点起,未来一定年限内每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累计现值之和。当期缺口是流量概念,累计缺口是存量概念。 中国未来人口快速老龄化是必然趋势,将从根本上降低养老金的缴费人口与收益人口的相对比例,增加政府财政补贴的金额,进而可能导致收支危机。 课题组以2010年人口普查等数据为基础数据,对2010年-2050年人口结构进行预测,退休中人(注:中人指1997年之前,即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之前参加工作,“新政”实施后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保险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国家还将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一开始会快速增长,到2030年增速略有下降,因为这时已经没有新增女性退休中人,而到2036年退休人数量达到顶点,为1.98亿。2036年后没有新增男性中人,这样中人将不断老去,到2050年时,中人数量减少到1.41亿人。 在对包括GDP增长率、价格指数、社会平均工资等一系列参数给出基准设定后,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收支合并,再加入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收入,得到总的城镇职工养老金收支预测,2010-2022年均为正,从2023年开始收不抵支,需要动用累积结余来弥补资金缺口。 到2029年,累计结余将消耗殆尽。如果再加上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支出,养老保险偿付压力将更大。 1/3财政弥补养老金缺口 根据测算,假如职工养老保险出现收支缺口且累计结余不足以弥补缺口时,若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到2050年累计缺口将达到80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91%。 但假设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任由缺口扩大是不现实的,如果当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收支出现缺口且累积余额不足以偿付养老金支出时,政府每年对养老金进行补贴,弥补每年需要支出的养老金,且使得每年养老金累积结余为0。政府为了使养老保险累积结余为0所需的财政补贴,再加上职工养老保险收入中原本就有的各级财政补贴收入,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支出,就构成了维持养老保险体系至少需要的总政府补贴金额。 测算结果显示,总养老金支出占GDP的比例随着时间不断增长,从2011年的2.73%逐步增长到2050年的11.85%,这一水平与当前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的水平大致相当。 直到2029年以前,维持养老保险体系所需资金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均不高,这是因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尚未出现资金缺口,累积结余仍为正。 但是从2030年开始,由于职工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不足以弥补资金缺口,政府需要加大补贴力度,这两个比率均开始快速增长。 到2050年,为了维持养老体系运转所需财政补贴占当年GDP的比例已经达到8.46%,而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4.85%,即约1/3的财政支出被用于弥补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 针对养老金制度设计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课题组发现,提高退休年龄能够大幅降低养老金缺口程度。通过国有资产的股息或者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也是解决或缓解养老保险缺口的可行选择。 课题组副组长、社科院经济学术秘书张晓晶研究员表示,我国提出要发展混合所有制,未来国家掌握的资源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恐怕要有变化,未来10年、20年,我们国家整个资产负债表都可能由正转负。 |
关键词:养老金|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