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基金“老鼠”现形记:马乐案交易额逾10亿
监控系统发现线索,抽丝剥茧锁定“幕后人” 与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相比较,“老鼠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稽查人员介绍,与以前查处的案件有所不同,马乐案的线索不是来自于举报,而是上交所的监控系统。 2013年4月1日,上交所的监控系统显示,“严某某”等3个个人A股账户与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账户的交易股票存在很高的趋同性,共涉及股票29只。马乐案因之浮出水面,但案件调查依然困难重重。 此案的最大挑战在于,马乐一直保持着极强的反侦查意识,手法非常隐蔽。在证监会稽查局的指导协调下,调查组抽丝剥茧,缜密取证,逐步固化证据。 正在此时,案件查办突发变故——得知监管部门正了解其情况,马乐如惊弓之鸟,擅自离岗出境,通过香港飞往美国。 确认当事人已出境后,调查组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赶赴马乐住所,积极做其家属的思想工作。调查人员与马乐配偶一起,多次与马乐越洋通话,详细介绍政策和已查处的案例,促使其放弃侥幸心理。整个说服工作合计长达近20个小时。 在多方努力下,马乐于2013年6月1日主动返回国内,接受稽查部门的调查,交出护照,并在行政调查结束时向公安机关自首。 “老鼠仓”涉案人员呈现专业化、年轻化 据介绍,来自农村的马乐平时生活较为简朴,而他担任基金经理后年薪在200万元左右。本案中,马乐几乎很少从涉案账户中提取资金,究其原因,马乐本人坦陈,是因为涉案账户收益率过高,“不舍得”花其中的钱。 从常理推断,基金经理收入丰厚,职业前景光明,本应当珍惜已有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什么仍有不少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呢? 稽查人员分析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利益驱动。随着近年来基金行业的急速扩张,大批从业时间短、社会历练少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他们聪明、勤奋、富有激情,但同时也存在容易冲动、浮躁、对诱惑抵御能力弱等特点,个别人想走捷径,不惜牺牲职业道德甚至人生前途来换取一夜暴富。 在多起案件中,涉案人员都清楚地知悉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但面对利益诱惑,一方面是想尽办法规避,自以为能天衣无缝,瞒天过海,认为自己不会这么“倒霉”;另一方面认为监管部门不会动真格,从而肆无忌惮,一步步走向深渊。 通过对近年来已查处“老鼠仓”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老鼠仓”案件涉案人员有专业化、年轻化的显著特点,且作案手法日趋隐蔽,调查难度也随之倍增。本案中,马乐在规避监控和调查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 摧毁“老鼠仓”生存土壤 2013年8月21日,马乐被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资本市场和社会大众对包括“老鼠仓”在内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但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层出不穷,仅仅依靠事后的打击和查处还远远不够。对于基金从业人员从事“老鼠仓”行为仍应防控为先,防查结合。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的能力,进一步加大对“老鼠仓”的打击力度,尽可能地摧毁其生存土壤,降低发案几率。 据介绍,证监会一直在加大对包括“老鼠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在内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办力度。今后,证监会将继续坚决查处各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并不断强化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执法协作,以实际行动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 |
关键词:基金,老鼠仓,证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