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寿险突然走红 保险业今年开门喜
险企去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去年,A股四大上市险企平安、太保、新华、国寿保费增速分别为15.03%、8.41%、6.06%、1.23%。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去年曾预计2014年的保费会出现一定的负增长。没想到,2014年1月,各大险企实现了开门红。 数据显示,五家险企中增长最少的是中国太保,今年1月实现保费收入246.16亿元,同比增长25.66%;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约535.66亿元,同比增长41.48%;中国人寿实现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8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95%。增幅最快的当数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太平,实现保费收入164.7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0.84亿元,同比增长132.62%。而新华保险同比增幅也达130%。 五家上市险企日前披露了2014年1月保费数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以及中国太平在2014年首月全部实现开门红,新华保险和中国太平增幅双双超过100%。保险市场为什么突然爆发?市民为什么突然青睐以未来保障为主的养老、疾病、意外等险种?市民该如何配置寿险产品?晨报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寿险一月增幅最快 各家险企增幅最快的部分均是寿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今年购买的保单基本上都是以未来保障为主,配置的养老、疾病、意外等险种很多。家住龙湖西苑的刘女士在今年1月投保了一份中国平安的“尊越人生”两全分红险,另外附加了疾病、意外保障等险种,年交保费约5万元,共交5年,她表示购买此类产品是为了未来的养老需求。她说:“2010年我从原单位离职,开始自己创业,几年下来也算小有所成。但我所准备的养老金非常有限,另外我现在的经营项目毕竟有风险,购买这份保险就是我为未来做的投资。” 重庆某保险公司资深人士认为,2013年保险业启动了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它打破了普通型人身保险利率长达14年之久的2.5%的上限,使得保险产品让利于民的同时,为疲弱的寿险保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双账户保险打市场 重庆某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保险公司在产品研发上下足了功夫,主要以分红险和万能险相结合打市场。“比如,国寿的‘金如意保险计划和金鑫尊保险计划’、平安的‘平安尊越保险财富管理计划和平安福系列产品’,都是用分红险加万能险组合销售的‘双账户’产品。” “单一购买传统的分红型保险产品,无论是生存金还是红利返还,客户若不领取的话,就只能放在保险公司获取累计生息的利益,而将两者进行组合,客户可以方便地将这笔分红险返还金转入万能险保单账户,就可以获得万能险月月复利的收益。这种‘双账户’的组合对于险企和客户实际上是双赢,客户借此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保险公司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对双方都有利。”该负责人说。 保险市场逐渐回暖 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保险公司后了解到,今年的“开门红”,重庆大多数寿险公司收获的保费与客户同比皆有所增长,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市场正在回暖。 中国人寿重庆分公司某部业务员小李说:“去年的这个时候,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今年则完全不同,各个渠道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重庆某保险公司银保渠道负责人张诚表示,开年除新增保费反弹外,“犹豫期退保”的概率也有所下降。“我们公司今年的保费扣款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犹豫期退保的客户不超过10%。而去年、前年的保费扣款成功率只在百分之七八十。” 此外,张诚还表示,今年“开门红”的“大单”(单件保单年缴保费50万元以上)件数不少,最大的保单年缴保费在100万以上。“大单一般出自银保渠道,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年金养老保险上,此类保险和传统银保产品有很大区别,针对性、投资性、适应性都比较强,能对客户未来保险需求构建合理的规划。另外,银保渠道的销售主体是银行理财经理,他们理解这类保险在客户理财周期中的重要性,针对有需求的客户,特别是VIP客户进行销售就很容易出大单。” |
关键词:商业寿险,保险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