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式潜规则溯源
当梁宏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已经距离他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将近20天了。 这十几天,他音信全无,而他的名字带着背后一个尚未求证等待破解的秘密,不断地被搜索、提及,出现在各大头版头条。 对于梁宏来说,这过去的十几天一定极为漫长。电视镜头里的他,面容极度疲惫,肿大的眼袋深挂,胡茬花白——这位葛兰素史克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风采全无。 7月11日,公安部宣布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GSK)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 公安部在公告中称,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长沙警方透露,目前梁宏所涉嫌的罪名至少包括职务侵占、商业贿赂、收受贿赂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梁宏的神情更像在接受审讯。“经营的费用在药价中占的比例是有些高了”,他说他这十几天都在反思。 梁宏当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天,这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全球第三大制药商,近年来丑闻不断,从药品研究造假到贿赂事件,从此前传闻的“公司内斗”事件到被定性为政府部门主动侦破的行业重大反腐案件,葛兰素史克失控了。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大多数时候,反思已晚。 葛兰素史克的卷宗 在梁宏的名字铺天盖地之前,举报、造假、离职,这三个关键词在过去的两个月就一直困扰着GSK中国区。 5月底,GSK中国区合规总监离职。这一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审查经营中的商业贿赂问题的人事变动让业界对GSK侧目。几乎同时,GSK中国区研发总裁臧敬五的一篇学术论文被人指出数据造假。5月23日,GSK总部派专员到上海,对涉事人员进行调查,并最终开除了臧敬五等人。 6月13日,《华尔街日报》报道,GSK内部员工向公司总部举报GSK中国区的商业贿赂和超适应症推广等行为。 这三件事情虽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背后却有着一个内在联系——源自内部人爆料。 6月27日,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与梁宏同日被带走的还有GSK中国的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法务部总监赵虹燕和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由此,GSK因“公司人事内斗”致被调查的传闻在坊间迅速蔓延,直到7月11日正式立案后,透过已经查明的更多案件细节,一个跨国药企的商业贿赂利益链才逐渐清晰。 中国公安部经济犯罪侦察局的高峰近日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葛兰素史克自2007年以来通过旅行社转移资金高达人民币30亿元。高峰还称,为了获得葛兰素史克的支持,一些旅行社还向该公司提供了性贿赂。 其中一家旅行社就是2006年成立的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这家旅行社几乎没做过任何旅游业务,而是只和一些药企打交道。 临江旅行社法人代表翁剑雍在被警方拘留后告诉记者,每当梁宏说需要钱去贿赂某些重要人士或部门时,就会第一时间将足额的钱给他,而梁宏也会吩咐他,把这些钱"在之后的会议里做掉”。 作为全球知名的跨国药企,GSK中国每年有大大小小许多会议,根据公司规定,会务费超过2万元的会议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分给旅行社来做。然而,公司对会议的规模并无明确限制。GSK中国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总监金人芳告诉记者,公司财务部门往往只能上网查验发票真伪,对于被审核部门所上报的参会人员名单却无从查证。 换句话说,只要发票合乎规范,多报销出来的款项,就成了被“洗白”的行贿款,一部分流入使用部门的高管腰包,一部分则用于行贿。 长沙市公安局办案民警介绍,“虚开部分最多的是在梁宏这里,他报销的会议费里有大约20%是实际意义上的行贿"黑金"和自己收受的贿赂。” 这些钱,一部分进了梁宏自己的腰包,另一部分则作为“行贿备用金”,向下逐级流入到大区销售、小区销售乃至最基层医药代表的手中,成为公司向相关部门、单位行贿的重要行贿备用金。 据初步调查,5年间,临江旅行社与GSK中国约发生1.19亿元的业务往来,虚开金额近2000万元。仅梁宏一人所收受的贿赂约在200万元左右,除了用于贿赂官员和专家、医生外,其余部分被梁自己中饱私囊。 跨国药企的中国生存模式 根据IMS最新的报告,中国已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国际制药巨头都正加快在中国扩张,力图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加牢靠的垄断地位。 GSK总部设在英国,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药企之一,其销售王牌康泰克至今仍是感冒药市场的第一大产品。 在进入中国的20多年间,GSK在国内的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方面已投入了10亿元人民币。目前,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约占GSK总收入的3%左右,但该公司中国市场业务的增长比西欧等成熟市场快得多。 今年年初,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马克锐(Mark Reilly)在媒体见面会上曾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产品本地生产能力将提高到75%左右。而这一比例在2009年仅为30%。 竞争越激烈,玩法就越肮脏。层出不穷的跨国药企腐败行为似乎正在成为外企生存的一种"潜规则"。跨国药企长期以来享有技术上的垄断优势,享受专利技术保护使得进口药价格高企。高价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也促使逐利的外资药企乐于通过业务回扣、项目好处费等形式大肆贿赂。 商务部统计,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医药行业全年税收16%。央视曾随机调查20种常用药品,结果发现它们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最高的达到6500%。而虚高的药价,被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利益均沾。 医疗领域的医药不分、以药养医模式,被认为是药品流通领域黑幕的制度根源。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外资药企和中国本土药企一样,为让药品进入流通环节,抢占市场份额,难免会受潜规则支配,使出贿赂手段。 从全球看,生物制药业竞争焦点主要是新药的开发能力和药品营销。由于新药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成功率低,所以对于多数药企来说,即使商业贿赂有着高昂的“犯罪成本”,也难以逃脱在商业模式上选择铤而走险的“赌徒模式”。 葛兰素史克这次被调查,业内表示一点都不奇怪。我国的特殊医疗体制下,商业贿赂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各大外资制药企业的高层背景带来的盘根错节的关系,也让外资药企得以在中国迅速发展。它们最初把“医药代表”这一概念带入中国,在中国市场上横冲直撞了20年,随着国内打击力度和海外反贿赂调查的逐步深入,又开始严格市场操作。 显然,葛兰素史克行贿门还在于它植根于中国医药行业药品流通环节的潜规则。进一步说,这不只是跨国企业或者国内企业的问题,更是中国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新兴市场或掀药品价格战争 “在药价的构成中,这个比例大约占到多少?”记者问梁宏。 “我估算,这个运营费用在药价中占的比重有20%~30%”,梁宏说。他还介绍,GSK在华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药品销售,这意味着巨额的“黑金”都将被转嫁到药价中,最终由患者埋单。 对此,中国国家发改委在不久前曾宣布一项大范围的药品价格调查,对象为本地和国际制药商的药品定价,包括GSK、默克以及安斯泰来公司均在受调查之列。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想要通过这些手段降低进口药品的价格,以保护国内制药公司。业内知情人士相信,发改委最新的调查可能还包括了国际药价对比,以及密切关注制药企业是否对原材料向中国子公司收取虚高的价格,以抬高药品售价。 去年,中国政府要求跨国药企递交9个市场上的药品价格。根据某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这一举动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也进行药价限制,并导致这些跨国公司的营业额下降15%至45%。 路透社报道称,由于政府打击药价过高以及企业不正当行为,国际性制药公司在新兴市场上正遭受打击,从而对跨国药企相对于本地竞争对手的价格加成造成了风险。 而从目前警方对于GSK的“贿赂门”事件进行主动侦破的表现来看,似乎本届政府正在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特别是对包括大型跨国企业在内的商业领域腐败事件的打击力度。 事实上,人们也重新审视起跨国巨头在中国的商业运营操守。雀巢全球CEO保罗·凯薄告诉腾讯财经,雀巢是一个非常分权的公司,每个市场的决定权很大,在这种机制下,只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原则体系,才能保证分权制的有效运营。这种原则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合规合法。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这不仅仅是葛兰素史克自己的反思,更是对整个行业乃至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的重新审视。 就像某位作家曾说,当命题从“怎么会这样”慢慢变成了“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个看似相同的句子,但却是从无意识茫然的追问,变成了有意识冷静的剖析。 |
关键词:葛兰素史克,投资,潜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