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保险业年夜饭:寿险保费首破万亿
2014寿险定位:大而全还是小而精 国内寿险公司保费规模在2013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不少公司的保费规模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这在现阶段值得庆祝。不过,如果各家公司的年度总结都突出保费规模及排名,提及发展规划便是几年后达到多大规模、挤进市场前几名,那我们的寿险业要真正实现创新与转型,可能就更不容易了。 刚刚出炉的2013年保险业数据显示,国内寿险业务继续稳步增长,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0740.93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2012年为9957.89万元;同时,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3295.49亿元。也就是说,2013年寿险公司保险产品销售规模实际上突破了1.4万亿元。 人身险保费规模的增长绝对是好事,至少从目前的国内市场来看是如此,毕竟保险深度和密度仍是保险业不得不言说的殇。国家统计局称,2013年我国的GDP为56.88万亿元,以1.10万亿元的人身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计算,我国2013年人身险深度为1.93%;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3.32亿人口总量计算的人身险密度为825元/人;而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寿险业的平均深度为3.8%,寿险密度为278美元/人。这说明我国2013年的寿险发展水平还不及全球2011年的平均水平。 国内目前共有69家寿险公司,行业保费收入2013年增长了7. 86%,其中,保费收入同比下降的共计16家,其余实现保费收入增长的公司群体收纳了大、中、小各型险企。 大型险企中,2013年,平安人寿保费获得13.5%的同比增速,新华保险年度规模保费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型险企中,太平人寿保费增速超过42%,远超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很好地实现了“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阶段性目标;市场排名第12位的工银安盛实现116.5%的同比增速,也与其欲进前七的目标不无关联;而新进入市场的复星保德信、君龙人寿都因基数较小,获得了较高的同比增速。 保险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守护神。就寿险而言,其对人身出险的赔付和对财富贬值风险的抵御都是其发挥保障功能的重要体现,寿险公司的规模很重要,但并没有重要到可以忽略其他因素。 2014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称要严防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其中包含的要防范化解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防范化解偿付能力不足风险、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的风险内容,都与行业过去一段时间倾向追求规模不无关系,甚至要防范化解的资金运用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也是行业注重短期规模的一个体现。 除了更注重规模外,行业此前主导的回归保障并未在各寿险公司成功坚持下去,多数宣称转型与创新的寿险公司,为了顺应大资管时代的到来相继推出了储蓄替代导向的理财产品,对保障类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寿险公司在渠道和产品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同质性。 拿渠道的建设来说,虽然各个渠道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但传统渠道中的个险、银保和团险仍是三大支柱,现在也几乎是每家寿险公司渠道的基本构成要件。此前一度火爆的电销渠道,又因销售误导频繁而遭遇投诉,随之引发了禁拨平台的诞生,其在渠道中的地位渐渐弱化;经代渠道近年来也在政策引导下得到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关注,不过又因去年的“泛鑫事件”多少有些黯然;而以网销为代表的新兴渠道逐渐惹眼起来,可在网销渠道中,各公司的销售规模呈现出从几百万元到数十亿元的巨大差异。 整体看,即便电销、网销等业务对不少公司都是规模及占比不大的鸡肋业务,但保险公司要完全舍弃这些业务也并没有那么容易,最后的结果或折中的选择就是成立多元行销部、创新业务部。这样,保险公司在渠道铺设上,尽管有成本投入与进场先后的差别,但还是选择了广而全。 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因为任何一个可能给公司带来价值的渠道都是值得尝试的,不过关键要在对市场与自身特色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选择出更符合公司定位与发展的主要业务渠道,并逐渐磨合,让渠道和产品线互动,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而从产品线的角度看,寿险、意外险等普通型人身保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新型险种,也会同时出现在一家寿险公司的产品名册中,同一家公司部分险种甚至包含十个以上的产品,一家寿险公司推出几十款产品在国内市场并不罕见。 寿险产品的费率市场化终于在去年8月5日破冰,目前只在普通型寿险产品上实行,今年有望推广到分红险、投连险等更多新型产品,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不过,对原有保险产品的保障条款、期限、费率等要素稍作调整后,就以新产品的形式上市,对市场、对客户是不是负责,也值得商榷。不少在国外寿险公司服务过的精算师直言,国外寿险公司的产品很简单,条款与保障责任清晰简明,一家公司数十年来的产品一直就是那十几款,卖得也并不差。 有外资公司高管称,目前国内寿险业很多产品及服务除了面对底层大众就是面对顶层的高端人群,其他市场还未开发,针对中端市场的产品几乎是空白。在费率市场化的契机下,险企产品的市场定位是全部市场还是细分市场?追求价格竞争还是差异化竞争?公司以产品竞争为主还是考虑产品及服务综合竞争导向?这些都是决定公司走向的关键问题。 即使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营主体注重壮大规模尚且冒着一定风险,需要兼顾市场定位与自身特色,更何况国内市场尚缺乏理性和成熟。寿险公司追求大而全还是小而精?如何找准定位?是时候回答这些问题了。 减挡转型2014财产险一马当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佳节正向我们迎面走来,此刻,每个人都在默默地回望2013年走过的路,并憧憬着来年的美好。 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也是如此。这段时间,保险监管部门以及各保险公司都在总结、规划,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获得更好的发展。回首2013年,我国财险业保费以16.5%的同比增速交出了答卷,但这只是成绩的一面,我们在为成绩而骄傲的同时,也必须正视不足,2014年,保险业更需要进一步夯实根基,谋求转型发展,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大幅提升发展质量。 过去一年的成绩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扭转了业务增速连续下滑的势头。保费规模全球排名第四,与处在第三位的英国保费规模很接近,我们已经成为保险大国。 从财产险业务来看,2013年,我国财产险保费收入达6212亿元,同比增长16.5%。从保险公司的发展看,公司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平安保险集团入选全球9家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 在保险创新方面,2013年保险界也可谓小有成果,尤其是保险公司开发的一些和特定节日相关的保险产品。例如近期保险公司推出的“人在囧途险”、“春运险”、“小鞭炮险”、“吃货险”等,适逢新春佳节,这些保险的推出既应了农历新年之景,也拉近了保险与人们的距离,增添了保险的趣味性,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这一年,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首家自保公司皆获准成立,丰富了保险主体的内涵。 与此同时,在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特色保险领域,过去一年的成绩也可圈可点。农业险保费达306.6亿元,同比增长27.4%,向3177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8.6亿元,同比增长41%。责任保险保费收入216.6亿元,为食品、环境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48.6万亿元。 无论是在黑龙江洪灾、台风“菲特”、广东台风暴雨、庐山地震以及香格里拉火灾等灾害事故处置中,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保险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难发现,2013年,我国保险业在自身发展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范围更广、程度更高的保障。保险业很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以市场化的手段来管理社会、经济诸多领域的风险是可行的、高效的,这同时还为政府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当然,成绩不能成为沾沾自喜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懈怠甚至懒惰的借口。成绩在我们心里应该成为过去,发展中的问题更应放在心头。尤其是来时路也许走得太急,或许透支了未来的体力,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或许,只有适当放慢速度,注重选择一条从长远来看更加宽广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看到,在财险业2013年的发展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为了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排名,险企的非理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险企的综合成本率持续上升,“有产品、无渠道”的困境仍然无解,车险业务过度依赖汽车4S店,意外险、理财险等依赖第三方网络平台;从服务的角度看,财险公司理赔难的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们看到,前方的路并非一条直通成功的康庄大道,有迷雾,有荆棘,需要拨开迷雾,找到正确的方向。在国际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险业如何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在国家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过程中,责任保险如何更好发挥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政府社会管理压力的作用?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财产险公司如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追求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商业财产保险如何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保障责任?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中国保险人去寻找答案。 要获得好的发展,保险业必须“跳出保险看保险”,要站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推进保险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建设一个在现代金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障体系、灾害救助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具体到财产险领域,在传统的商业车险领域,要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对此,市场各方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财产险必须在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方面取得新进展,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分级分担风险为保障,让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制度;规范农业保险发展,把支农惠农政策运用好、落实好,真正让农民得实惠;在食品、医疗、环境等领域尽快获得责任险发展的新突破。 还必须强调的是,保险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人们的保险体验为代价,更不能以透支未来为代价,这就要求财险行业必须尽快扭转“理赔难”的问题。 在监管方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监管思路和监管方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在网络、手机等各种社交平台十分发达的时代,集聚效应很容易出现,保险公司更应该明白口碑的重要性,要从追求公司发展的目标理念转向追求客户服务的理念。 在发展速度上,我国财险行业或许可以慢一点,减个挡;在发展质量上,或许可以高一点,提供更多的保障,更贴心的服务。只有方向正确、思路清晰,并能持之以恒,我国保险业才能走得更远。
|
关键词:保险,寿险,保费 |